白三七

白三七,中药材名。本品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
别名 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药味
药性
归经 涩,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血,镇痛,强筋,长骨。
主治 治跌打损伤,骨折。
白三七
  • 白三七
  • 白三七
白三七
拼音注音
Bái Sān Qī
别名

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岩地区.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肉质,褐色。茎直立而长,分枝少。花茎直立,高约30~35厘米。叶3片轮生,无柄,卵状菱形,长1.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牙齿或波状。花序聚伞状,具多数花;雌雄异株;萼片4,条状披针形;花瓣4,黄绿色,矩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雄蕊较花瓣为短;雌花心皮4,直立。蓇葖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或长圆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

涩,平。

功能主治

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三七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镇痛,强筋,长骨。
主治
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肉质,褐色。茎直立而长,分枝少。花茎直立,高约30~35厘米。叶3片轮生,无柄,卵状菱形,长1.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牙齿或波状。花序聚伞状,具多数花;雌雄异株;萼片4,条状披针形;花瓣4,黄绿色,矩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雄蕊较花瓣为短;雌花心皮4,直立。u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或长圆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