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花

蚕豆,中药名。为豆科巢菜属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花。具有止血,止带,降压的功效。主治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别名 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夏豆
药味 味涩
药性
归经 味涩,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血,止带,降压。
主治

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 蚕豆花
蚕豆花

《中药大辞典》:蚕豆花

拼音注音
Cán Dòu Huā
出处

《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蚕豆。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产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

干燥的花,黑褐色,皱缩,长约2厘米;萼紧贴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干燥碎断而残缺;花的旗瓣在外,并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因皱缩卷曲,不易分辨。气微香,味淡。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

性味

甘,平。

①《苏州本产药材》:"甘,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带下,高血压病。

①《现代实用中药》:"治吐血,咯血。"

②《苏州本产药材》:"凉血,和胃。"

③《安徽药材》:"治鼻出血。"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止白带。"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带,降血压。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捣汁或蒸露。

复方

①治咳血:蚕豆花三钱。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适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血热漏下:鲜蚕豆花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蚕豆花

拼音注音
Cán Dòu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Broadbean
出处

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全轩各地广为栽培。

原形态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花多皱缩,长2-3cm,黑褐色,常1-数朵着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筒钟状,紧贴花冠筒,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不等长。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翼瓣中央具黑紫色大斑;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气微香,味淡。以花朵整、无叶、无梗者为佳。

化学成分

花含少量D-甘油酸(D-glyceric acid)。花萼中含叶绿醌(plastoquinone)。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止带;降平。主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者15-30g;或蒸露。

复方

①治咳血:蚕豆花三钱。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适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血热漏下:鲜蚕豆花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 治吐血,咯血。

2.《安徽药材》:治鼻出血。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止白带。

4.《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5.《苏州本产药材》:凉血,和胃。

6.《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带,降血压。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蚕豆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止带,降压。
主治

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者15-30g;或捣汁;或蒸露。
注意事项
《本经逢原》: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化学成分
种子含巢菜碱甙0.5%,蛋白质28.1-28.9%,及磷脂、胆碱、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巢菜碱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发作的原因之一。
药理作用
极少数人(男小孩较多)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热的也可发生。如系吸入其花粉,则发作更快。发生蚕豆黄病的原因,是少数人有一种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其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后,可发生血细胞溶解。将巢菜碱甙混于食物中(1%)饲喂大鼠或小鸡可抑制其自然生长。有人还认为,除巢菜碱甙外,蚕豆中还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类似的溶血作用。根含5羟-尿嘧啶,为一种代谢拮抗剂,并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杆菌,此种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转;上述物质可使骨髓耗竭,并伤害犬及大鼠结肠、空肠的上皮细胞,是-种致癌物质。DAP之作用并非通过戊糖核酸,而是由于干扰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谢功能所致。
相关论述

1、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2、《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3、《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凋食。(《指南方》)

2、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3、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于即换之。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秘方集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扁矩圆形,长1.2-1.5cm,直径约1cm,厚7mm。种皮表面浅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泽,两面凹陷;种脐位于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质坚硬,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色。气微,味谈,嚼之有豆腥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巢菜属植物蚕豆。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体无毛,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方形,中空,表面有纵条纹。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两侧具大而阴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先端尖,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基部下沿呈尖耳状;小叶2-6个,椭圆形或广椭圆形乃至矩形,长5-8cm,阔2.5-4cm,先端圆形,具细尖,全缘,基部楔形;顶端小叶中央有很不发达的狭线形卷须。花1至数朵,腋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钟状,无毛,长约1cm,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旗瓣白色,有淡紫色脉纹,倒卵形,长约3.5cm,先端圆而有一短尖头,基部渐狭;翼瓣边缘白色,中央有黑或紫色大斑,椭圆形,长约1.8cm,顶端圆形,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白绿色,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长约5毫米,基部耳状,一侧亦有爪;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无毛、无柄,花柱细,顶端背部有一丛白色毛。荚果长圆形,稍扁,大而肥厚,长5-10cm,阔约2cm。种子矩圆形而扁。花期3-5月。
分布区域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植。
生长环境
通常栽培于田中或田岸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