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

苍耳,中药名。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X.strumarium L.]或蒙古苍耳X.mongolicum Kitag.的全草。具有祛风散热,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
别名 苍耳
药味
药性 有小毒,微寒
归经  
分类 清热药
产地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吉林
功能 祛风散热,除湿解毒。
主治

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 苍耳
苍耳

《中药大辞典》:苍耳

拼音注音
Cānɡ ěr
别名

卷耳(《诗经》),葹(《楚辞》),苓耳(《毛诗传》),地葵(《本经》),枱耳(《楚辞》王逸注),白胡荽(郑玄),常枱(《广雅》),爵耳、耳珰草(陆玑《诗疏》),常思(《别录》),常思菜、羊负来(陶弘景),只刺(《千金·食治,),进贤菜(《记事珠》),道人头(《本草图经》),喝起草(《斗门方》),佛耳(《履巉岩本草》),缣丝草(《证治要诀》),野缣丝(《搞元方》),野茄、猪耳(《纲目》),痴头婆(《生草药性备要》),虱麻头(《广州植物志》),粘粘葵(《福建民间草药》),白痴头婆(《广西中

出处

《千金·食治》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全国各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粗糙或被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长4~10厘米,宽3~10厦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缺刻及不规则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粗糙或被短白毛,基部有显着的脉3条。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花托圆柱形,有鳞片;小花管状,顶端5齿裂,雄蕊5枚,花药近于分离,有内折的附片;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一个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一个,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无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毒性

此植物据云能止血,人接触苍耳,可致皮炎;家畜(特别是猪)吃未生真叶之幼苗,可致中毒。

化学成分

全草含苍耳甙、黄质宁、苍耳明(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等。

药理作用

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在离体兔耳上,可使血管扩张;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20~40毫米汞柱),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苍耳各部分都含相当量的碘。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

注意

①《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

②《唐本草》:"忌米泔。"

③《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①《别录》:"治膝痛,溪毒。"

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

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

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捣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如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②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疗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③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苍耳叶羹)

④治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以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医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大风及诸风疾:苍耳不以多少,碾为细末,用大风(子)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⑧治疔肿,出根:苍耳烧作灰,和腊月猪脂封之。(《本草拾遗》)

⑨治热毒攻手足,赤肿焮热,疼痛欲脱: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千金方))

⑩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冲开水半碗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疥疮痔漏:苍耳全草煎汤熏洗。(《闽东本草》)

⑿治风疹和遍身湿痒:苍耳全草煎汤外洗。(《闽东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缣丝,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治虫咬性皮炎:鲜苍耳茎叶、白矾、明雄各适量。共捣成膏,外敷螫咬处,固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

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用药后能使患者结节消失,恢复正常皮肤,或红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面部、耳垂浸润性损害减轻,胀大的尺神经变细变软,手足活动灵活,部分恢复知觉。麻风杆菌也有减少趋势。病理浸润亦稍有进步。但上述疗效多发生在用药后3~4月之间,以后进步便不明显,且有部分病人发生新生损害,少数病人继续用药至12~15个月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显。因此认为苍耳草宜与砜类药或氨硫脲同时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剂量及用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剂量标准。一般采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1~2两或4两。开始用4两,每日1次,3日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两,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两,连服3个月,休息两周;也有主张每日用12两,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而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②治疗慢性鼻炎

据50余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效果。用法:苍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苍耳草2两(干的1两),煎服,每日1剂。轻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见效。

④治疗早期血吸虫病

用苍耳全草2两,槟榔1.5两,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患者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一般体征均见好转;3个月后28例曾复查大便,血吸虫卵阴转率为78.6%。常见的药物反应有腹痛、腹泻、头晕和恶心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苍耳

拼音注音
Shēnɡ ěr
别名

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白胡荽、常枲、爵耳、耳珰草、常思、常思菜、羊负来、只刺、进贤菜、道人头、喝起草、佛耳、缣丝草、野缣丝、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白痴头婆、刺儿颗、假矮瓜、白猪母络、疔疮草、野紫菜、野落苏、狗耳朵草、苍子棵、青棘子、菜耳

英文名
Herb of Siberian Cocklebur
出处

出自《千金·食治》。

《本草纲目》:苍耳药久服去风热有效。最忌猪肉及风邪,犯之则遍身发出赤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苍耳或蒙古苍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X. strumarium L.]2.Xanthum mongolicum kitag.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全草,去泥,切段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

2.生于干旱山坡或砂质荒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及河北。

原形态

1.苍耳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 上部有纵沟,被灰白以糙伏毛。叶互生;有长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表,长4-9cm,宽5-10cm,的全缘,或有3-5不明显浅裂,先尖或钝,基出三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总苞片小,1列,密生柔生,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表,小花管状,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长圆状线形;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囊状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1花,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成熟具瘦果的总苞变墅坚硬,卵形或椭圆形,边同喙部长12-15mm,宽4-7mm,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喙长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内含1颗种子。花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蒙古苍耳 本种与苍耳的区别是:成离的具瘦果的总苞椭圆形,连喙长18-20mm,宽8-10mm,外面具较疏的总苞刺,总苞刺坚硬,刺长2-5.5mm(通常5mm),基部增粗。

栽培

生物学特性 苍耳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法。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开穴,穴深6-8cmn,每穴播5颗左右,覆土,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种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次3-4株。

田间管理 苗高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每年松土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粪尿或尿素。

化学成分

全草含苍耳甙(Strumaroside),即B-谷甾醇葡萄糖甙)、黄质宁(Xanthinin)、苍耳明(Xanthumin,是黄质宁的立体异构体)、8-(?-异戊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8-(?-Isopen-tenyl)-5,7,3,4-Tetrahydroxy-flavone〕,以及咖啡酸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eoylquinic acid)。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等。

药理作用

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在离体兔耳上、可使血管扩张;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20-40mm汞柱),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苍耳各部分都含相当量的碘。

归经

归肺;脾;肝经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小毒

注意

1.《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

2.《唐本草》:忌米泔。

3.《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除湿;解毒。主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温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治膝痛,溪毒。

2.《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3.《唐本草》:主大风,癫癎,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NI,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4.《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5.《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

6.《本草纲目》:善通顶门连脑。

7.《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8.《广东中药》:治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苍耳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热,除湿解毒。
主治

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

注意事项

内服不宜过量;气虚血亏者慎服。

1、《千金方》:“不可共猪肉食。”

2、《新修本草》:“忌米泔。”

3、《纲目》:“最忌猪肉及风邪,犯之则遍身发出赤丹。”

4、《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5、《得配本草》:“忌马肉。”

化学成分

全草含苍耳苷即β-谷甾醇葡萄糖苷,隐苍耳内酯,苍耳内酯,咖啡酸,1,4-二咖啡酰奎宁酸,β-谷甾醇,豆甾醇,二十八醇,β-香树脂醇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苍耳叶浸剂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并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注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

2、细胞毒作用:苍耳的粗提取物及叶黄制菌素(苍耳素)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株及人支气管表皮样瘤NSCL-N6细胞株呈现较高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而体内细胞毒活性较弱。

3、抗寄生虫作用:苍耳叶的50%乙醇提取物在体内外均有抗锥体虫病活性。

相关论述

1、《别录》:“治膝痛,溪毒。”

2、《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3、《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诞出,去目黄好睡。”

4、《本草蒙筌》:“痔发肛门,煎汤熏妙。”

5、《得配本草》:“治诸风攻脑,头晕闷绝。”“大风疠疾。”“伏硇砂。”

6、《草木便方》:“发散风湿,清头目。治牙疼,鼻渊,肢痹痛,痈疽,疔疡。”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苍耳苡仁粥:

功效:散风除湿。肝炎兼风寒湿痹、四肢挛痛患者宜食用。

原材料:苍耳子10g,苡仁20g,大米100g,白糖10g。

做法:把苍耳子、苡仁去杂质、洗净,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苍耳子用纱布包好,苡仁、白糖同放锅内,加水600毫升。把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钟,取出苍耳子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g。

相关配伍

1、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2、治齿风动痛:苍耳一握,以浆水煮,著盐含之。(《外台》)

3、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到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以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4、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

(《浙江民间草药》)

5、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6、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青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玄方》)

7、治妇人风瘙隐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箩为末,每服,以豆淋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8、治淋巴结核,无名肿毒:苍耳全棵适量。切碎,用水煮,去渣,将水再熬,直至熬成黑膏。将膏涂布上,贴患处,每7日换1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7月割取全草,切段晒干或鲜用。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或蒙古苍耳。
形态特征
1、苍耳: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上部有纵沟,被灰白色糙伏毛。叶互生;有长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5-10cm,近全缘,或有3-5不明显浅裂,先端尖或钝,基出三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密生柔毛,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形,小花管状,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长圆状线形;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结成囊状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1花,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卵形或椭圆形,连同喙部长12-15mm,宽4-7mm,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刺细,长1-1.5mm,基部不增粗,喙长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内含1颗种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2、蒙古苍耳:本种与苍耳的区别是: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椭圆形,连喙长18-20mm,宽8-10mm,外面具较疏的总苞刺,总苞刺坚硬,刺长2-5.5mm(通常5mm),基部增粗。
分布区域
1、苍耳:分布于全国各地。2、蒙古苍耳:分布于河北(易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
生长环境
1、苍耳: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2、蒙古苍耳:生于干旱山坡或砂质荒地。
生长见习
喜温暖稍湿润的气候。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栽培技术
1、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开穴,穴深6-8cm,每穴播8颗左右,覆土,稍加镇压,浇水。2、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种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穴3-4株。
病虫防治
虫害有菜青虫、苍耳虫、地老虎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