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根

大青根,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cyrtophyllumTurcz.的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流感,感冒高热,乙脑,流脑,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别名 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流感,感冒高热,乙脑,流脑,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大青根
  • 大青根
  • 大青根
  • 大青根
  • 大青根
大青根

《中药大辞典》:大青根

拼音注音
Dà Qīnɡ Gēn
别名

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低丘陵地的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路边青,又名:大青(《别录》),淡婆婆(《植物名实图考》),青草心,山尾花、山漆、猪屎青、鸭公青、鸡屎菜、鬼灯火、牛耳青、绿豆青、臭大青、大百解。

落叶小灌木。枝条黄褐色,幼时有毛。单叶对生;叶柄被白色短软毛,上面沟状;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至渐尖,全缘,罕有锯齿。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长5~7厘米;苞片线形,对生;花萼钟状,外被黄褐色细毛,裂片5,三角形;花冠管状,白色,外面有毛,裂片5,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管喉部,花药背着生,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两裂。浆果,球形或倒卵圆形,基部具宿存萼。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味

苦,寒。

①《陆川本草》:"性凉,微苦。"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头痛,肠炎,痢疾,黄疸,齿痛,鼻衄,咽喉肿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偏头风。"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洗烂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镇痛,除湿祛风。"

④《陆川本草》:"凉血退热,解皮肤热毒。治斑疹,血瘙,蜈蚣咬伤。"

⑤《衡山民间草药》:"治痢疾,麻疹后之口腔炎,热病头痛。"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根二两。水煎服,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痢:大青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茹物志》)

③治偏头痛:大青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大青根、臭牡丹根各-两,鸡蛋二个。水煎,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高热头痛等症:大青根五钱至一两,生石膏一两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⑥治风湿性关节痛:大青根一至二两,猪脚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肠风下血:大青根、苦参。水煎服。

⑧治顽固鼻衄:大青根、山茅、藕汁。同煎服。

⑨治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大青根一两,淡竹叶(有小块根者)五钱,桑叶二钱,栀子五钱。煎汁代茶。(⑦方以下出《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⑩治黄疸:大青根一、二两,猪肝二两,百草霜(农村烧茅柴的锅底烟灰)三钱。加水同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胃火齿痛:大青根一、二两。水煎去渣取汤,以汤同鸭蛋两个煮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青根

拼音注音
Dà Qīnɡ Gēn
别名

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英文名
Root of Manyflower Glorybower
出处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

采收和储藏:砟、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低丘陵地的草丛中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路边青,落叶小灌木。枝条黄褐色,幼时有毛。单叶对生;叶柄被白色短软毛,上面沟状;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14cm,宽2.5-5.5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至渐尖,全缘,罕有锯齿。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长5-7cm;苞片线形,对生;花萼钟状,外被黄褐色细毛,裂片5,三角形,花冠管状,白色,外面有毛,裂片5,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管喉部,花药背着生,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两裂。浆果,球形或倒卵圆形,基部具宿存萼。花期6-8月。果期7-9月。

归经

心;肝经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流脑;腮腺炎;血热发班;麻疹肺炎;黄疸型肚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大青,叶长四、五寸,开五瓣圆紫花,结实生青熟黑。唯成实时,花瓣尚在,宛似托盘,土人皆识之,暑月为饮以解渴。湘人有《三指禅》一书,以淡婆婆根治偏头风有奇效。余询而采之,则大青也,乡音转讹耳。......治偏头风。2.《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洗烂疮。3.《福建民间草药》:消炎镇痛,除湿祛风。4.《陆川本草》:凉血退热,解皮肤热毒。治斑疹,血瘙,蜈蚣咬伤。5.《衡山民间草药》:治痢疾,麻疹后之口腔炎,热病头痛。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茵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青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流感,感冒高热,乙脑,流脑,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2、入汤剂应适当久煎。

化学成分

主含大青苷、蜂花醇及黄酮类等成分。

药理作用

抗内毒素作用:大青根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在加入其水溶液后鲎试剂与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被抑制,其毛状根也具有与正常根相类似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偏头风。”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凉血。主治菌痢,黄疸,扁桃体炎,腮腺炎,急性喉炎,牙周炎,预防流脑,偏头痛。”

4、《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炎,感冒,偏头痛,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肝炎,睾丸炎,痔疮出血,风火牙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大青鲜根30g连翘板蓝根各9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福建药物志))

2、治乙脑、流脑、感胃发热,腮腺炎:大青根60g。水煎服每日2剂。(《江西草药》

3、治高热头痛等症:大青根15-30g,生石膏45-60g。水煎服。(《中医药研究汇编》)

4、治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大青根30g,淡竹叶(有小块根者)15g,桑叶6g,栀子15g。煎汁代茶。(《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5、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大青根、美丽胡枝子各15g。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热痢:大青根15-2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7、治风湿性关节痛:大青根30-60g,猪脚1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8、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大青根、臭牡丹根各30g,鸡蛋2个。水煎,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9、治胃火齿痛:大青根30-60g。水煎去渣取汤,以汤同鸡蛋2个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配方))

10、治睾丸炎:大青鲜根30g,马鞭草、土牛膝、大蓟根各15g。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1、治肋间神经痛:大青、算盘子各鲜根30-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柱状,多分叉,质坚硬,外表淡棕色至暗棕色,入药多切成圆形斜薄片,切面不整齐,类白色,木部特别发达,约占直径的9/10。细根中心无髓,较粗的根中心有小髓,有的中空,髓部略呈偏心性。气微,味淡。多斜切为厚片入药。

以根条粗壮、质硬、切面类白色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大青属大青。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cm,宽3-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6cm,宽20-25cm,具线形苞片,长3-7mm;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长约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