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血七

大人血七,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人血草StylophorumLasiocarpum(oliv)Fedde的带根全草或根。具有活血调经,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伤出血,劳伤,疮疔疼痛。
别名 -
药味 味苦、涩
药性
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调经,止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伤出血,劳伤,疮疔疼痛。
大人血七
  • 大人血七
大人血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人血七

拼音注音
Dà Rén Xuè Qī
别名

人血七、大金盆

来源

罂粟科金罂粟属植物人血草Stylophorum lasiocarpum (Oliv.) Fedde,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散淤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干品研粉活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人血七

拼音注音
Dà Rén Xuè Qī
别名

野人血草,大金盆。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人血草带根全草。夏、秋采挖,晒干。

生境分布

生高山林下。分布四川、湖北、陕西。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厘米,含红色汁液,通常不分枝。基生叶约5,长20~45厘米;叶片大头羽状深裂近中脉,裂片4~7对,侧面的斜卵形,边缘生粗牙齿,顶生裂片大,宽卵形,长7.5~10厘米,宽5~7.5厘米,下生者逐渐变小;叶柄长7.5~10厘米。茎生叶2~3,生茎上部,近对生或近轮生,长达20厘米。聚伞花序伞状,有4~6朵花;苞片狭卵形,长1~1.5厘米;花梗长5~15厘米;萼片2;花瓣4,黄色,倒卵形,长约2厘米;雄蕊多数,长约1.2厘米;子房有短毛。蒴果细圆筒形,长达8厘米,有短柔毛。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行气散瘀,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劳伤,月经不调,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1~2钱。外用:全株,生捣敷或晒干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大人血七(根)二钱。水煎服。

②治外伤出血:大人血七(全株)、索骨丹、红三七各等量,共研细粉,撒敷伤口。

③治疮疖:大人血七(全株)、螺丝七各等量,共研细粉,用醋调敷患处。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人血七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调经,止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伤出血,劳伤,疮疔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3-6g。外用:全株,生捣敷或晒干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1、《中药大辞典》:“活血调经,行气散瘀,止血止痛。”

2、《陕西中草药》:“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疖。”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大人血七(根)二钱。水煎服。

2、治外伤出血:大人血七(全株)、索骨丹、红三七各等量,共研细粉,撒敷伤口。

3、治疮疖:大人血七(全株)、螺丝七各等量,共研细粉,用醋调敷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罂粟科金罂粟属人血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cm,含红色汁液,通常不分枝。基生叶约5,长20-45cm;叶片大头羽状深裂近中脉,裂片4-7对,侧面的斜卵形,边缘生粗牙齿,顶生裂片大,宽卵形,长约7.5-10cm,宽5-7.5cm,下生者逐渐变小;叶柄长7.5-10cm。茎生叶2-3,生茎上部,近对生或近轮生,长达20cm。聚伞药序伞状,有4-6朵花;苞片狭卵形,长1-1.5cm;花梗长5-15cm;萼片2;花瓣4,黄色,倒卵形,长约2cm;雄蕊多数,长约1.2cm;子房有短毛,蒴果细圆筒形,长达8cm,有短柔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湖北、陕西。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