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

扶桑花,中药名。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的花。具有清肺,凉血,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别名 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肺,凉血,利湿,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 扶桑花
扶桑花

《中药大辞典》:扶桑花

拼音注音
Fú Sānɡ Huā
别名

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朱槿花朵

生境分布

常栽植于庭院,亦有野生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朱槿(《南方草木状》),又名:赤槿、日及(《南方草木状》),桑槿(《酉阳杂俎》),佛桑(《岭表录异》),扶桑(《纲目》),福桑(《广东新语》),舜英、小牡丹(《两粤琐语》),红木槿。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阔卵形或狭卵形,长7~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或除近先端外几乎全缘,秃净,或于背脉有少许疏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有一短或长、有节、广展或倾斜的柄;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萼绿色,长约2厘米,5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尖锐;花冠直径约10厘米,花瓣5,倒卵形,圆端,通常玫瑰红,但亦有淡红、淡黄或其它颜色的,有时重瓣;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子房5室,花柱5裂,柱头头状,雄蕊筒及柱头甚长,超出花冠外。蒴果卵形,有喙,光滑。花期全年。

化学成分

花含矢车菊素-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槐糖葡萄糖甙和槲皮素二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朱槿中含甙类物质,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作用,40~8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此甙(非纯品),可急剧降压,稍回升后又复降低,持续1~2小时。此降压作用不受阿托品影响,脊髓犬身上同样降压。对平滑肌(大鼠、兔、豚鼠小肠,大鼠、犬及兔支气管,兔子宫等)有致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能收缩蛙腹直肌(0.2~1毫克/毫升),并能被筒箭毒所部分拮抗,在小肠平滑肌标本上,0.1~0.3毫克;毫升的甙类物质在引起收缩以后,可转向松弛,并拮抗5-羟色胺、乙酰胆碱、组织眩、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后者乃对平滑肌的直接抑制作用,与兴奋胆碱能受体的致痉作用,似乎并非同一物质。

性味

甘,寒。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寒,"

③《陆川本草》:"性凉,味淡。"

④《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①《广东新语》:"润容补血。"

②《本草求原》:"有红白二种,白者治白痢白浊,红者治红痢赤浊,饭上多蒸多晒,浸酒。"

③《岭南采药录》:"清肺热,去痰火,理咳嗽。"

④《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

⑤《南宁市药物志》:"煲猪肺治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

治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纲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扶桑花

拼音注音
Fú Sānɡ Huā
别名

花上花、大红花、吊丝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英文名
Chinese Hibisci Rosae- Sinensis Flower,Flowr of Chinese Hibiscu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扶桑,产高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色者尤贵,呼为朱槿。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为佛桑,乃木槿别种,故日及诸名,亦与之同。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花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

采收和储藏: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生境分布

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态

朱槿 常绿灌木,高约1-3m。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都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cm,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长8-15mm,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 萼钟形,长约2cm,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cm,玫瑰红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雄蕊柱长4-8cm,平滑无毛,有缘。花期全年。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不耐严寒。枝条萌发力强,耐修剪。宜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南方露地栽培,北方盆栽适于中温温室。

栽培技术 用扦插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早春至晚秋随时可以扦插。插条以一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长10-12cm,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叶片,切口要平,插于沙床,并每天喷水,保持18-25℃温度,85%左右湿度,20d后即能生根成活。

嫁接繁殖:多用于扦插困难或插期长、成活率低的重瓣品种,枝接和芽接均可,砧木用单瓣扶桑。

田间管理 春、夏施氮肥为主,秋季施磷、钾肥为主,冬季停止施肥。

病虫害防治 介壳虫、蚜虫和黑斑虫,可用1500倍乐果和波多液喷洒。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成长条状,长5.5-7cm。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花萼黄棕色,长约2.5cm,有星状毛,5裂,裂片披针形或尖三角形;花瓣5,紫色或淡棕红色,有的为重瓣,花瓣顶端圆或具粗圆齿,但不分裂。雄蕊管长,突出于花冠之外,上部有多数具花药的花丝。子房5棱形,被毛,花柱5。体轻,气清香,味淡。

化学成分

花含槲皮素-3-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diglu-coside),槲皮素-3,7-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7-digl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diglucosdie),矢车菊素-3-槐糖甙-5-葡萄糖甙(cyanidin-3-sophoroside-5-glucoside),山柰酚-3-木糖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3-xylosylglucoside),矢车菊双甙(cyanin),槲皮素(quercetin),矢车菊素(cyanidin),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矢车菊素-3-槐糖甙(cyanidin-3-sopho-roside),β-扶桑甾醇(β-rosasterol),及环肽生物碱。

药理作用

朱槿中含甙类物质,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作用,40-80mg/kg静脉注射此甙(非纯品),可急剧降压,稍回升后又复降低,持续1-2小时。此降压作用不受阿托品影响,脊髓犬身上同样降压。对平滑肌(大鼠、兔、豚鼠小肠,大鼠、犬及兔支气管,兔子宫等)有致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能收缩蛙腹直肌(0.2-1mg/ml),并能被筒箭毒(4×10-8)所部分拮抗。在小肠平滑肌标本上,0.1-0.3mg/ml的甙类物质在引起收缩以后,可转向松弛,并拮抗5-羟色胺、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后者乃对平滑肌的直接抑制作用,与兴奋胆碱能受体的致痉作用,似乎并非同一物质。

归经

心;肺;肝;脾经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肺;凉血;化湿;解毒。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广东新语》:润容补血。

2.《本草求原》:有红白二种,白者治白痢白浊,红者治红痢赤浊,饭上多蒸多晒,浸酒。

3.《岭南采药录》:清肺热,去痰火,理咳嗽。

4.《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

5.《南宁市药物志》:煲猪肺治咳血。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扶桑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凉血,利湿,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15-30g。

2、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本草求原》:多食动火,发疮节。
化学成分

花含黄酮类:槲皮素-3-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山柰酚-3-木糖基葡萄糖苷、矢车菊双苷、槲皮素、矢车菊素、矢车菊素-3-槐糖苷等。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朱槿中含苷类物质,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40-80mg/kg静脉注射此苷(非纯品)可急剧降压,稍回升后又复降低持续1-2h,此降压作用不受阿托品影响。

2、对平滑肌的作用:朱槿对平滑肌(大鼠、兔、豚鼠小肠,大鼠、犬及兔支气管、兔子宫等)有致痉的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能收缩蛙腹直肌并能被筒箭毒所部分拮抗。在小肠平滑肌标本上,0.1-0.3mg/ml的苷类物质在引起收缩以后,可转向松弛,并拮抗5羟色胺、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后者乃对平滑肌的直接抑制作用,与兴奋胆碱受体的致痉作用,似乎并非同一物质。

3、抗生育作用:朱槿花茎提取物250mg/kg灌服雄鼠30d,性器官和副性器官减重明显;各种细精管成分明显退化,精母细胞消失,除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外,其余生精成分均缺。如间质细胞萎缩,副性器官呈无腺性。妊娠5-8天雌鼠,每日口服朱槿花苯提取物(1g/kg),终止妊娠率达92%,此作用与孕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关论述

1、《广东新语》:“润容补血。”(引自《纲目拾遗》)

2、《本草求原》:“有红白二种,白者治白痢白浊,红者治红痢赤浊,悦颜益寿。”

3、《岭南采药录》:“清肺热,去痰火,理咳嗽。”

4、《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5、《福建药物志》:“清热消肿。主治尿路感染,腮腺炎,乳腺炎,疗疮疖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纲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皱缩成长条状,长5.5-7cm。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花萼黄棕色,有星状毛,5裂,裂片披针形或尖三角形;花瓣5,紫色或淡棕红色,有的为重瓣,花瓣顶端圆或具粗圆齿,但不分裂。雄蕊管长,突出于花冠之外,上部有多数具花药的花丝。子房5棱形,被毛,花柱5。体轻,气清香,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cm,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萼钟形,长约2cm,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cm,玫瑰红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筒及柱头长4-8cm,平滑无毛,有缘。花期全年。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有栽培。
生长环境
常栽植于庭院,亦有野生者。
生长见习
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严寒。枝条萌发力强,耐修剪。宜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南方露地栽培,北方盆栽适于中温温室。
繁殖方式
用扦插或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扦插繁殖:早春至晚秋随时可以扦插。插条以一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长10-12cm,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叶片,切口要平,插于沙床,并每日喷水,保持18-25℃温度,85%左右湿度,20天后即能生根成活。2、嫁接繁殖:多用于扦插困难或插期长成活率低的重瓣品种,枝接和芽接均可,砧木用单瓣扶桑。
病虫防治
虫害有:介壳虫蚜虫和黑斑虫,可用波尔多液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