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火焰苞

高粱火焰苞,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幼穗感染丝黑穗菌后产生的病穗。功能主治为: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别名 -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凉血止血,清热燥湿。
主治 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高粱火焰苞
  • 高粱火焰苞
  • 高粱火焰苞
高粱火焰苞
拼音注音
Gāo Liɑnɡ Huǒ Yàn Bāo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幼穗感染丝黑穗菌后产生的病穗

功能主治

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高粱火焰苞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清热燥湿。
主治
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染色体2n=20(Celarier,1958)。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喜光,高粱原产热带,是喜温作物,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温度20-30℃。高粱是C4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高粱属于短日照作物,任何品种在短日照处理下都能加速发育。

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高粱根系发达,根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强。同时,茎、叶表而有一层白色蜡质,干旱时能减敏感。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产区

地区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山西地区是高梁主要产区之一。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时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其栽培过程大致如下:

整地: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

播种量: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种子可向当地乡镇农会购买。

播种法: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

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

田间管理

(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促进发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种后35天左右)、(播种后60天左右)、乳熟期(播种后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

(1)切茎:春作收获时,即时於离地面1~2公分处将茎切断,切茎的时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如前述进行。

(3)疏芽:切茎后每株萌芽数可达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为原则,其余的芽应早日摘除,以免吸收养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获调制等作业均与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

高粱田的化学除草

高粱田的化学除草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轻、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推广和应用化学除草,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粱田的化学除草主要在播种至出苗前,和出苗后5~8叶两个时期进行,具体使用方法和药剂分述如下:

(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播后至出苗前的化学除草是利用时差选择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种子播种后,幼苗未出土前,喷洒除草剂,而杂草萌发早的,遇药后会迅速死亡,达到除草目的。高粱田常用、向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方法有:

(1)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200克~300克,兑水50kg,均匀喷于土表。

(2)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加50%杀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兑水45kg~50kg,喷洒土表。

(3)80%治草醚(又称茅毒、甲羧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75克~120克,兑水35kg~40kg,喷洒土表。如遇干旱可浅耙2cm~3cm,使药液与土混合,增加同杂草、幼草接触机会,提高除草效果。

(4)72%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兑水35kg左右,喷洒土表;或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

(5)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150克~2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

(6)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200克~3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

(7)48%百草敌水剂,每667平方米用25mL~40mL,兑水35kg,或百草敌20mL~3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50mL~200mL,或加48%甲草胺(又称拉索)乳油200mL~3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

(8)40%西马津胶悬剂200mL~300mL,兑水40kg,均匀喷洒土表。注意此药有效期长,后茬作物不宜安排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后茬按排玉米、甘蔗时,可加大用药量至500mL。

(二)苗期茎叶处理

苗期化学除草是利用除草剂在作物和杂草体内代谢作用不同生物化学过程来达到灭草保苗目的。高粱出苗后5~8叶期,抗药力较强,使用化学除草剂较安全,而5叶前、8叶后对除草剂很敏感,故苗期化学除草一般在5~8叶期进行,否则容易产生药害。高粱化学除草多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一般不宜苗期喷除草剂。如苗期确因草害严重,应严格掌握喷药时间、浓度和品种。常用的苗期化学除草方法有:

(1)72%2,4-D丁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mL~65mL,兑水35kg左右,于高粱出苗后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主要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2)40%阿特拉津胶悬液,每667平方米用200mL~250mL,兑水35kg,于高粱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以及深根性的杂草;

(3)20%二甲四氯水剂,每667平方米用100mL和48%百草敌水剂12.5mL混合,兑水35kg,于高粱出苗后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高粱对化学药剂很敏感,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否则,容易造成药害。如果是初次使用化学除草剂,缺乏经验,必须先做小面积的除草试验,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产量损失。

病虫防治

高粱散黑穗病在我国各高粱产区普遍发病,在华北、东北发病较重。怎样防治高梁黑穗病?防治高粱黑穗病应采用选育抗病良种结合种子处理及其他栽培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适时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过早、土壤干旱、整地质量差以及覆土过厚都会延长出苗时间,增加侵染机会,使病情加重。因此,一般应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尽量晚播,播前墒情适宜,整地精细,覆土深度适宜,以保证早出苗、出壮苗,缩短幼芽被侵染时间,减轻病害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农家品种一般不抗病。主要抗病或免疫品种为引进的外国品种,如法农1号、美红、美白、早熟亨加利、亨加利等。

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轮作,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进行土壤消毒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用20%萎锈灵乳油对细土100倍,点种后每穴覆药土50克,然后盖土。也可用75%五氯硝基苯0.2公斤,拌细土500公斤,撒于播种沟上面。

施用净肥及种肥,可切断粪肥传病这一途径;不要过于早播并覆土过深。及时拔除病株烧掉,减少土壤中病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