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青花

荷青花,中药材名。本品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的根。全年可采。功能主治为: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别名 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拐枣七、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
药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
药性
归经 《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荷青花
  • 荷青花
  • 荷青花
  • 荷青花
  • 荷青花
荷青花
拼音注音
Hé Qīnɡ Huā
别名

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拐枣七、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下阴湿处。分布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浙江、辽宁、吉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叶含有黄色液汁。茎直立,上部稍分枝,有散生的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小叶5~7,有短柄,广卵形至菱状卵形,长2.5~1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的锯齿;茎生叶具小叶3~5。花1~2朵腋生成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4~8厘米;花两性,萼片2,绿色,狭卵形,长1.5~1.7厘米,早落;花瓣4,黄色,圆卵形,长2.5厘米;雄蕊多数;雌蕊由2心皮合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为蒴果,线形,长3~5厘米,宽约3毫米,内有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0.1%,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06%。生物碱为:隐品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凤菜黄碱、白屈菜碱、人血草碱、四氢小檗碱。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泡洒。

复方

治劳伤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荷青花三至四钱,加红糖、黄酒蒸熟。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荷青花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泡洒。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0.1%,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06%。生物碱为:隐品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凤菜黄碱、白屈菜碱、人血草碱、四氢小檗碱。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劳伤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荷青花三至四钱,加红糖、黄酒蒸熟。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叶含有黄色液汁。茎直立,上部稍分枝,有散生的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小叶5~7,有短柄,广卵形至菱状卵形,长2.5~1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的锯齿;茎生叶具小叶3~5。花1~2朵腋生成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4~8厘米;花两性,萼片2,绿色,狭卵形,长1.5~1.7厘米,早落;花瓣4,黄色,圆卵形,长2.5厘米;雄蕊多数;雌蕊由2心皮合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为蒴果,线形,长3~5厘米,宽约3毫米,内有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浙江、辽宁、吉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林下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