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材列表
诃子核
诃子核
诃子核,中药名。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和微毛诃子T.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z.的果核。具有止咳及痢的功效。主治风赤涩痛。
别名
-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咳及痢。
主治
风赤涩痛。
药材详情
拼音注音
Hē Zǐ Hé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
诃子
的
果核
。
功能主治
①刘禹锡《传信方》:"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
②《纲目》:"止咳及痢。"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诃子核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及痢。
主治
风赤涩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和微毛诃子。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m。枝近无毛,皮孔细长,白色或淡黄色,幼枝黄褐色,被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粗壮,长1.8-2.3cm,距顶端1-5mm处有2-4腺体;叶往卵形或椭圆形,长7-14cm,宽4.5-8.5cm,先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偏斜,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密被细瘤点;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花两性;花萼管杯状,淡绿带黄色,长约3.5mm,5齿裂,长约1mm,三角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黄棕色的柔毛;花瓣缺;雄蕊10,高出花萼之上,花药小,椭圆形;子房下位,1室,圆柱形,长约1mm,被毛,干时变黑褐色,花柱长而粗,锥尖。核果,卵形或椭圆形,长2.4-4.5cm,径1.9-2.3cm,青色,粗糙,无毛,成熟时变黑褐色,通常有5条钝棱。花期5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产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广东、广西(南宁)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南部)、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840米的疏林中,常成片分部。
生长见习
喜高温润气候。耐旱、耐霜。喜阳光充足。多生于海拔950-1850m之间。年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嫁接繁殖。种子育苗移栽:4-10月播种。播种前用锤子等器具打破内果皮,取出种仁,用清水浸泡48h,在苗床上按行株距30m×15m开沟点播,覆土3cm。育苗1年,按行株距6m×3m开穴定植。嫁接繁殖:用芽接法,选株高1m左右的实生苗作砧木,用优良母树的枝条作接穗,在雨季树皮易剥离时进行芽接。育成的苗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未发芽前移栽。
病虫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在苗期易发生。播种前苗床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消毒土壤;发病初期用1:1:14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有褐天牛,培训班食树干造成枯枝或全株死亡。发生期可用棉花蘸浸敌敌畏200倍液塞虫孔毒杀幼虫。诃子瘤蚜,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