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冬青根

红果冬青根,中药材名。本品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根。功能主治为:活血止痛。
别名 -
药味
药性
归经 甘,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治跌打损伤肿痛。
红果冬青根
  • 红果冬青根
  • 红果冬青根
红果冬青根
拼音注音
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 Gēn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

复方

治劳伤疼痛:红果冬青根、淫羊藿各五钱,大风藤三钱,泡酒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果冬青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
主治
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克;或泡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劳伤疼痛:红果冬青根、淫羊藿各五钱,大风藤三钱,泡酒服。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3-10米;小枝圆柱形,细瘦,具纵棱,淡褐色,无毛或被微柔毛,三年生枝具小的皮孔及稍突起的狭三角形叶痕;顶芽小,卵形,无毛或被微柔毛。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13)厘米,宽1.55-3(-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钝,边缘波状,具圆齿状锯齿,稀齿尖刺状,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叶面沿主脉疏被微柔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每边7-10条,在两面均凸起,网状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4-10毫米,紫红色,上面具浅槽,无毛或被微柔毛,下面具横皱纹。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总花梗几无,苞片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黄绿色,4基数。雄花;单个聚伞花序具1-3花,总花梗长约1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其基部具2枚卵形,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4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冠直径6-7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等长,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顶端圆,微4裂。雌花:单花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几无总梗,花梗长1-2毫米,基部具2枚卵状三角形小苞片;花萼裂片圆形,具缘毛;花瓣分离,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2毫米;不育雄蕊长约为花瓣的2/3,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顶端近截形,柱头薄盘状。果近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宿存柱头薄盘状,4裂;宿存花萼平展。分核4,椭圆状三棱形,长2-2.5毫米,背部宽约1.5毫米,背面具不明显的掌状纵棱及浅沟,侧面具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2]果熟期10~11月。
分布区域
产于甘肃南部(文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市、贵州和云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750-2400(-3000)米的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
生长见习
喜光,耐荫,不耐寒,喜肥沃的酸性土,较耐湿,但不耐积水,深根性,抗风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扞插繁殖。

(1)播种繁殖:在秋季果熟后采收,去果皮,漂洗干净,将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处理进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种。幼苗期生长缓慢,需精心加以养护管理。冬青种子如不催芽处理,往往要隔年才能发芽。

(2)扦插繁殖:宜在梅雨季节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长6~8cm,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1~2片叶并短截1/3,插条在200mg/L的NAA溶液中浸泡3小时后,插人深度为其1/2,沙土或珍珠岩和泥炭土(3:1)为基质,插后搭棚遮阳,经常喷水,保持湿润,约1个月后即可生根。

栽培技术
常规栽培管理:苗木在圃地培养2~3年后,即可移栽定植,移植宜在春季进行,要求挖苗时不伤根,并带土移栽,初栽时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时饶水,加强管理。
病虫防治
冬青易受白蜡蚧危害,密生枝叶间及焦皮处易发生煤烟病,似注意及时防治。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可用多菌灵、百菌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