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壳

豇豆壳,中药名。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的荚壳。具有补肾健牌,利水消肿,镇痛,解毒的功效。主治腰痛,肾炎,胆囊炎,带状疱疹,乳痈。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肾健牌,利水消肿,镇痛,解毒。
主治 腰痛,肾炎,胆囊炎,带状疱疹,乳痈。
豇豆壳
  • 豇豆壳
豇豆壳

《中药大辞典》:豇豆壳

拼音注音
Jiānɡ Dòu Ké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豆科植物豇豆荚壳

功能主治

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用3~5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豇豆壳

拼音注音
Jiānɡ Dòu Ké
英文名
Cowpea pod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Walp.的荚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unguiculata (L.)Walp.[Dolichos unguiculata L.;Vigna sinensis (L.)Savi]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除去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稍小,斜卵形;托叶菱形,长约1cm,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较叶短,着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钟状,萼齿5,三角状卵形,无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黄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龙骨瓣无耳;雄蕊10,二体,(9)+ l;子房无柄,被短柔毛,花柱顶部里侧有淡黄色髯毛。荚果条形,下垂,长20-30cm,宽在1cm以内,稍肉质而柔软。种子多颗,肾形或球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归经

胃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肾健脾;利水消肿;镇痛;解毒。主腰痛;肾炎;胆囊炎;带状疱疹;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者90-150g。外用:适量,烧灰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豇豆壳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健牌,利水消肿,镇痛,解毒。
主治
腰痛,肾炎,胆囊炎,带状疱疹,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者90-150g。外用:适量,烧灰研末调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果实,除去种子,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豇豆属植物豇豆。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