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

金钗石斛,中药名。为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茎。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益肾养胃,明目强腰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肺热干咳,胃阴不足,安神定惊,胃痛干呕等。
别名 扁草, 金钗石斛,扁黄草,扁金钗
药味 淡,咸,甘
药性
归经 胃经,肾经
分类 补虚药
产地 -
功能 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益肾养胃,明目强腰。
主治 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肺热干咳,胃阴不足,安神定惊,胃痛干呕等。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 金钗石斛
金钗石斛
拼音注音
Jīn Chāi Shí Hú
别名

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

英文名
Harba Dendrolii Nobilis
来源

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煮蒸透或烤软后,晒干或烘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中树上和岩石上。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原形态

为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上部稍扁而稍弯曲上升,高10~60cm,粗达1.3cm,具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2cm,宽1~3cm,先端2圆裂,花期有叶或无叶。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大,下垂,直径达8cm,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唇瓣倒卵状矩圆形,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形,唇盘上面具1紫斑;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4~6月。

性状

茎下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圆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状,长18~50cm,直径4~12m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基部有光泽,具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节上有互生花序柄及残存膜质叶鞘。质轻而脆。质轻而脆。鲜品茎绿色,质量。味苦。

化学成分

茎含生物碱,主要为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broxydendrobine)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微咸。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钗石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益肾养胃,明目强腰。

主治
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肺热干咳,胃阴不足,安神定惊,胃痛干呕等。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水服,6-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服。

2、鲜金钗石斛清热生津力强;干金钗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禁忌

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化学成分

含石斛碱、石斛醚碱、石斛胺、胡萝卜苷、亚甲基金钗石斛素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发烧口渴:金钗石斛、山药各10g,鲜芦根20g,煎水服。

2、治两腿不能动,卧床不起:金钗石斛、熟地、元胡、麦冬、菊花、沙参、地骨皮、车前草、党参各适量,煎水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收割,除去须根及杂质,鲜用或烘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下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圆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状,长18-50cm,直径4-12m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基部有光泽,具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节上有互生花序柄及残存膜质叶鞘。质轻而脆。鲜品茎绿色,质量。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
形态特征
茎直立,肉质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cm,茎达1.3cm,上部多少回折状弯曲,基部明显收狭,不分枝,具多节,节有时稍肿大。节间多少呈倒圆锥形,长2-4cm,干后金黄色。叶革质,长圆形,长6-11cm,宽1-3cm,先端钝,基部具抱茎的鞘。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长2-4cm,具1-4朵花。花序柄长5-15mm,基部被数枚筒状鞘。花大,白色带淡紫色先端,有时全体淡紫红色,或除唇盘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外,其余均为白色。中萼片长圆形,长2.5-3.5cm,宽1-1.4cm。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花瓣多少斜宽卵形,长2.5-3.5cm,宽1.8-2.5cm。唇瓣宽卵形,长2.5-3.5cm,宽2.2-3.2cm,先端钝,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中部以下两侧围抱蕊柱,唇盘中央具1个紫红色大斑块。蕊柱绿色,长约5mm。药帽紫红色,圆锥形。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 700m的山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