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菜

金花菜,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细叶百脉根Lotus tenuis Kitag.ex Willd.[L.corniculatus L.var.tenuifolius L.;L.tenuifolius Reichb.]的全草。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主治便血,痢疾。
别名 -
药味 味甘、微涩
药性
归经 味甘、微涩,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止血。
主治 便血,痢疾。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 金花菜
金花菜
拼音注音
Jīn Huā Cài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细叶百脉根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分布新疆、甘肃、陕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茎丛生,有棱,疏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枚,基部2小叶较顶端3小叶为小,顶端小叶倒披针形,长5~17毫米,宽2~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横形,全缘,两面脉上疏被细长白柔毛。花1~3朵生于枝顶,排列成伞形花序,具叶状总苞;花萼宽钟形,萼齿狭三角形,外面有长硬毛;花冠黄色,旗瓣长约6.5毫米,顶端圆形,基部楔形,龙骨瓣与翼瓣几等长,荚果圆柱形,长1.5~2.5厘米,成熟时二瓣裂,有种子多数。花果期6~9月。

性味

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

复方

①治大肠下血:金花菜五钱。煎水服。

②治痢疾:金花菜五钱,煎水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花菜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止血。
主治
便血,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大肠下血:金花菜五钱。煎水服。

2、治痢疾:金花菜五钱,煎水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细叶百脉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丛生,有棱,被白色疏柔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无柄,其中3片丛生于叶柄尖端,另外2片着生于叶柄基部,类似托叶;顶端小叶倒披针形,长5-17mm,宽2-5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脉上疏被细长白柔毛。花常1-3朵生于枝顶排成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花萼宽钟形,萼齿狭三角形,外面有长硬毛;花冠橙黄色或黄色,长约7mm,旗瓣先端圆形,基部楔形,翼瓣与龙骨瓣几等长;雄蕊10,二体;花柱在子房上曲折,无毛。荚果圆柱形,长1.5-2.5cm,干后棕褐色,种子多数,细小,棕色。花、果期5-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草地、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