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金丝草,中药名。为禾本科金发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Kunth的全草。具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黄疸,水肿,淋浊带下,小儿疳热,疔疮痈肿。
别名 落苏、猫毛草、黄毛草、肥马草、枪草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主治 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黄疸,水肿,淋浊带下,小儿疳热,疔疮痈肿。
金丝草
  • 金丝草
  • 金丝草
  • 金丝草
  • 金丝草
金丝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草

拼音注音
Jīn Sī Cǎo
别名

黄毛草、笔子草、猫尾草、笔尾草、金丝茅、竹蒿草

来源

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利尿。用于感冒高热,中暑,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儿久热不退。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金丝草

拼音注音
Jīn Sī Cǎo
别名

猫毛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肥马草、枪草(《种子植物名称》)。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臭草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沙地上、山野或荒芜田野。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细弱,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蘖。秆直立,丛生,或基部膝曲。叶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节间,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1~3毫米,顶端撕裂而两侧下延;叶片质较薄,长6~15厘米,宽2~7毫米,干时常卷折,无毛或上面疏生柔毛。圆锥花序窄长,直立,长8~15厘米,宽约1厘米,具较密之小穗,长约5毫米,通常具2枚孕性小花,淡绿色或乳脂色,顶部由数个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颖几等长,膜质。小穗柄短,细弱,常弯曲。颍果褐色,光亮,纺锤形,长约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甘,凉。"

功能主治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丝草

拼音注音
Jīn Sī Cǎo
别名

落苏、黄毛草、毛毛草、笔仔草、猫仔草、墙头竹、牛尾草、金丝茅、笔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猫毛草、牛毛草、竹叶草、马鞍草

英文名
Rough Melic,Herb of Rough Melic
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采收和储藏:栽后第1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田圩。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金丝草,多年生草本,高10-30cm。秆直立,纤细。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2-4cm,宽1-3mm,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叶鞘壳净,鞘口有毛。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的顶端,柔软而微曲,长1.5-3cm,穗轴纤细,节间甚短,被睫毛,节的顶端粗大成截头状;小穗成对,一具柄,一无柄,长不及2mm,基盘的毛约与小穗等长或过之;第1颖的先端截头状或浑圆,被睫毛;第2颖较第1颖稍长,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齿裂,具芒,芒直或缺,金黄色,长10-15mm;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线形光滑,内稃缺;结实小花的外稃中间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与第2颖的相似,但稍长;雄蕊1,花药有的细小,有的长达1mm;花柱2,柱头帚刷状,长约1mm。花、果期5-9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田边、山丘、石缝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10月至翌年3月,将老株挖起,分成数小丛,每丛有苗5-6根,按行株距20cm×15cm开窝,每窝栽1丛,盖土,压紧。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春、夏季施人畜粪水,冬季施土杂肥。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性味

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黄疸;水肿;淋浊带下,泻痢;小儿疳热;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丝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主治
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黄疸,水肿,淋浊带下,小儿疳热,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60g。

2、外用: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下血,血崩,瘴气,解诸药毒,疗痈疽疔肿恶疮,凉血散热。”

2、《广东中药》:“清热,利水通淋,凉血。主治淋浊,肝热,疳积,小儿尿短。”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高热,黄疸肝炎,糖尿病。”

4、《云南中草药》:“主治小儿夏季热,黄疸型肝炎,痢疾,肺痨,病后体虚。根治尿路结石。”

5、《福建药物志》:“主治乳糜尿,尿道结石,白带,小儿疳热,初生儿腹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糖尿病:金丝草60g,白果12枚。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黄疸型肝炎:金丝草30g,龙胆草,栀子各15g水煎服。

3、洽尿路感染:金丝草海金沙各15g。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4、治白带:金丝草30g,银杏14枚。水酌量煎服。(《闽东本草》)

5、治痈疽疔肿,一切恶疮:金丝草灰二两,醋拌晒干,贝母五两,去心,白芷二两,为末,以凉水调贴疮上,香油亦可或加龙骨少许。(《纲目》铁箍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后第一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叶、花序的混合段状。根黄白色须状。茎细圆形光滑,节明显膨大。切段面类白色,中空。叶多破碎。总状花序,密生金黄色的柔软长芒,形似猫尾。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金发草属植物金丝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秆直立,纤细。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2-4cm,宽1-3mm,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叶鞘壳净,鞘口有毛。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的顶端,柔软而微曲,长1.5-3cm,穗轴纤细,节间甚短,被睫毛,节的顶端粗大呈截头状;小穗成对,具柄,一无柄;第一颖的先端截头状或浑圆,被睫毛;第二颖较第一颖稍长,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齿裂,具芒,芒直或缺,金黄色;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线形光滑,内稃缺;结实小花的外稃中间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与第二颖的相似,但稍长;雄蕊1,花药有的细小,有的长达1mm;花柱2,柱头帚刷状。花、果期5-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田圩。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田边、山丘、石缝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