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

龙眼,中药名。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s Lour.[Euphoria longans(Lour.)Steud.]的根、叶、假种皮(龙眼肉)及种子(龙眼核)。根:利湿,通络。主治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叶:清热解毒,解表利湿。主治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假种皮:补心脾,养血安神。主治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失眠。种子:止血,止痛。主治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别名 燕卵,荔枝奴,亚荔枝,桂圆
药味
药性
归经 脾经,心经
分类 补虚药
产地 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
功能 根:利湿,通络。</p><p>叶:清热解毒,解表利湿。</p><p>假种皮:补心脾,养血安神。</p><p>种子:止血,止痛。
主治

根: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

叶: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

假种皮(龙眼肉):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失眠。

种子(龙眼核):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 龙眼
龙眼
拼音注音
Lónɡ Yǎn
别名

桂圆

来源

见"龙眼肉"。

归经

入心、脾、胃。

性味

甘、平温、无毒。

注意

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功能主治

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复方

①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②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③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④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⑤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⑥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⑦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⑧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⑨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⑩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⑾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⑿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⒀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⒁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⒂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⒃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附:龙眼核

①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②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③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④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备注

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龙眼

功效作用

功能

根:利湿,通络。

叶:清热解毒,解表利湿。

假种皮:补心脾,养血安神。

种子:止血,止痛。

主治

根: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

叶: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

假种皮(龙眼肉):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失眠。

种子(龙眼核):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内服:根15-30g,叶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2、内服:假种皮9-15g。种子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茶油敷患处或研末撒敷伤口。

化学成分

假种皮(龙眼肉)含维生素A、B、葡萄糖、蔗糖及酒石酸等。种子含皂苷、色素、氨基酸、脂肪油及鞣质等。种子油含二氢苹婆酸,叶含槲皮素、槲皮苷、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龙眼肉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预防流行性感冒:龙眼叶、黄皮叶、野菊花、刺针草、大青木叶(马鞭草科)各5000g。洗净晒干,研粉压成药饼,每块含生药30g。每日服1块,开水冲服,服3日。

2、刀伤出血:将龙眼核敲破,去外层光皮,焙焦研极细末,用时将药末撒在伤口上,以干净布用手轻按压伤口,待血止,用消毒纱布条或干净布包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果,根、叶全年可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m。树皮棕褐色,粗糙,片裂或纵裂。茎上部多分枝,小枝被有黄棕色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15-30cm;小叶2-6对、近对生或互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2.5-5cm,边全缘或波状,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春夏开黄白色小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有锈色星状柔毛,花杂性;萼5裂;花瓣5;花盘被毛;雄蕊8个;子房心形,2-3裂。核果球形,不开裂,外皮黄褐色,粗糙,鲜假种皮白色透明,肉质,多汁,甘甜。种子球形,黑褐色,光亮。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长环境
栽培于堤岸和园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