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椎

奶椎,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功能主治为:催乳。
别名 -
药味 性微温
药性 微温
归经 性微温,味甘辛。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催乳。
主治 乳汁减少。
奶椎
  • 奶椎
奶椎
拼音注音
Nǎi Zhuī
出处

《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河边、路边草丛及灌丛中。分布东北和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紧密,长8~10毫米;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蓝色。荚果卵形,褐色,长1~1.5厘米,宽0.4~0.5厘米,密生尖刺;种子2颗,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催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奶汁缺少:刺果甘草果序七个(鲜或干皆可),皂刺三钱。水煎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奶椎

功效作用

功能
催乳。
主治
乳汁减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奶汁缺少:刺果甘草果序七个(鲜或干皆可),皂刺三钱。水煎服。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紧密,长8~10毫米;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蓝色。荚果卵形,褐色,长1~1.5厘米,宽0.4~0.5厘米,密生尖刺;种子2颗,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东北和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田边、河边、路边草丛及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