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楠木,中药名。为樟科植物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 [P.nanmu auct.,non(Oiv.)Gamble]的木材及枝叶。具有和中降逆,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暑湿霍乱,水肿,聤耳。
别名 雅楠、桢楠
药味 味辛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辛,性微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和中降逆,利水消肿。
主治 暑湿霍乱,水肿,聤耳。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 楠木
楠木
拼音注音
Nán Mù
别名

楠材(《别录》)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楠木木材枝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圣惠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楠木

功效作用

功能
和中降逆,利水消肿。
主治
暑湿霍乱,水肿,聤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煎汤洗足;或烧研粉,棉裹塞耳,
禁忌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2、《日华子》:“治转筋。”

3、《本草汇言》:“利水下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肘后方》)

2、治霍乱腹痛吐利:楠木一两,樟木一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分为三服,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3、治水肿自足起稍上进者:楠木、桐木。煮取汁以渍之,并饮少许,加小豆妙。(《肘后方》)

4、治聘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上药细研为散,每取少许,用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仝年均可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植物楠木。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髙达30m以上。芽鳞被灰黄色贴伏长毛;小枝通常较细,有棱或近于圆柱形,被灰黄色或灰褐色长柔毛或短柔毛。叶革质;叶柄细,长1-2.2cm,被毛;叶片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呈镰状,基部楔形,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聚伞圆锥花序十分开展,被毛;花两性;花被裂片6,近等大,长3-3.5cm,宽2-2.5cm;能育雄蕊9,被柔毛;退化雄蕊三角形;子房球形,柱头盘状。果椭圆形,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质,紧贴,两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阔叶林中。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幼苗和幼树耐阴,成树喜光。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隙性的短期水浸。宜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以及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上栽培。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采种育苗,选生长20年以上的优良母树,种子成熟期在11月下旬,果皮由青转为蓝黑色,即可采摘果实要及时脱出果皮,用清水漂洗千净,置室内阴干,再立即用湿砂贮藏,至2月上旬种子开始大量萌动时播种。条播行距15-20cm,条幅6-10cm。幼苗喜阴湿,需经常保持湿润,夏季需适当荫蔽。苗高30-40cm时,可移栽造林。造林季节从头年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但早栽的成活率比晚栽的高。
病虫防治
柱鞘象鼻虫,在3月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用621烟剂熏杀成虫,在4月上旬用相应的化学药剂喷洒新梢,可杀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