苤蓝

苤蓝,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Brassica caulorapa(DC.)Pasq.的球状茎。具有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等。
别名 芥蓝、孹蓝、茄连、撤蓝、玉蔓青
药味 味甘、辛
药性
归经 味甘、辛,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湿解毒,止血。
主治

水肿,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等。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 苤蓝
苤蓝
拼音注音
Piě Lán
别名

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9月播种者,冬、春采。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较为普遍。

原形态

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短,离地面2~4厘米处,开始膨大而成为一坚硬的、长椭圆形、球形或扁球形、具叶的肉质球茎,直径5~10厘米,或过之;外皮通常淡绿色,亦有绿色或紫色者,内部的肉白色。叶长20~40厘米,其中有1/2~1/3为叶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光滑,被有白粉,边缘有明显的齿或缺刻,近基部通常有1~2裂片;花茎上的叶似茎叶而较小,叶柄柔弱。花黄白色;排列成长的总状花序;萼片4,狭而直立;花瓣4,展开如十字形;雄蕊4强;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角果长圆柱形,喙常很短,且于基部膨大。种子小,球形,径1~2毫米,有极小的窝点。花期春季。

化学成分

苤蓝每市斤(市品)含蛋白质5.9克,糖11克,粗纤维4.1克,灰分3.3克;钙81毫克,磷122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微量,硫胺素0.19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1.5毫克,维生素C-152毫克。

性味

甘辛,凉。

①《滇南本草》:"味辛涩。"

②《本草求原》:"甘辛,冷,无毒。"

注意

《本草求原》:"耗气损血,病后及患疮忌之。"

功能主治

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

①《滇南本草》:"治脾虚火盛,中膈存痰,腹内冷疼,小便淋浊;又治大麻风疥癞之疾;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烧灰为末,治脑漏;吹鼻治中风不语。皮能止渴淋。"

②《纲目拾遗》:"解煤毒。"

③《本草求原》:"宽胸,解酒。"

④《四川中药志》:"利水消肿,和脾。治热毒风肿;外用涂肿毒。"

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生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研末吹鼻。

复方

治阴囊肿大如斗:苤蓝、商陆,切片捣绒外敷。(《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苤蓝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湿解毒,止血。
主治

水肿,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生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吹鼻。
注意事项

本品明代以后始作药用治上述病症,更多则作蔬菜食用,但不宜多食,以免耗气损血。

化学成分

苤蓝每500g含蛋白质5.9g,糖11g,粗纤维4.1g,灰分3.3g,钙81mg,磷122mg,铁1.1mg,胡萝卜微量,硫胺素0.19mg,核黄素0.07mg,尼克酸1.5mg,维生素C152mg。

药理作用

1、降血脂:苤蓝水煎剂给小鼠口服具有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

2、增强免疫功能:小鼠口服苤蓝水煎剂,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显著增加,提示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3、对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苤蓝水煎剂小剂量(0.2ml)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张力和肠管收缩频率呈抑制作用,而大剂量(0.8ml)对张力和频率加强作用。

4、其他:苤蓝水煎剂给小鼠口服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同时也能明显增加小鼠自发性活动的次数。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阴囊肿大:苤蓝、商陆。切片、捣绒外敷(《中药大辞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7月播种者,夏秋采收;9月播种者,冬春采收,多用鲜者。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
形态特征
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cm,全株光滑无毛,茎短,离地面2-4cm处,开始膨大而成为一坚硬的长椭圆形、球形或扁球形具叶的肉质球茎,直径5-10cm,或过之;外皮通常淡绿色,也有绿色或紫色者,内部白色。叶长20-40cm,其中有1/2-1/3的叶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光滑,被有白粉,边缘有明显的齿或缺刻,近基部通常有1-2裂片;花茎上的叶似茎叶而较小,叶柄柔弱。花黄白色,排列呈长的总状花序;萼片4,斜而直立;花瓣4,展开如十字形;雄蕊4强;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角果长圆柱形,喙常很短,且于基部膨大,种子小,球形,径1-2mm,有极小的窝点,花期春季。
生长环境
宜种于适当湿度的沙质壤土,全省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