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

白刺,中药名。为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白刺NitrariatangutorumBor.的果实。具有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催乳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感冒,乳汁不下。

别名 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甘青白刺
药味 味甘、酸
药性
归经 味甘、酸,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催乳。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感冒,乳汁不下。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 白刺
白刺
别名

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来源

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

性味

甘、酸,温。

功能主治

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1~2两,水煎服或研末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刺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催乳。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感冒,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30-60g;或研末泡酒服。

注意事项

有实火、邪实者慎服。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晒干即可。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蒺藜科白刺属白刺。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多分枝,弯、平卧或开展;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嫩枝白色。叶在嫩枝上2-3(4)片簇生,宽倒披针形,长18-30毫米,宽6-8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窄成楔形,全缘,稀先端齿裂。花排列较密集。核果卵形,有时椭圆形,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色,长8-12毫米,直径6-9毫米。果核狭卵形,长5-6毫米,先端短渐尖。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产于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青海、新疆及西藏东北部。

生长环境

生于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积沙地、有风积沙的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