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草根

伤寒草根,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功能主治为:治风毒流注。
别名 -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驱虫。
主治 《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
伤寒草根
  • 伤寒草根
伤寒草根
拼音注音
Shānɡ Hán Cǎo Gēn
出处

《广东中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夜香牛

药理作用

可作驱虫剂。

功能主治

《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伤寒草根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驱虫。
主治
《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药理作用
可作驱虫剂。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垂直,多少木质,分枝,具纤维状根。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或稀自基部分枝而呈铺散状,具条纹,被灰色贴生短柔毛,具腺。下部和中部叶具柄,菱状卵形,菱状长圆形或卵形,长3-6.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楔状狭成具翅的柄,边缘有具小尖的疏锯齿,或波状,侧脉3-4对,上面绿色,被疏短毛,下面特别沿脉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短柔毛,两面均有腺点;叶柄长10-20毫米;上部叶渐尖,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线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或稀少数,径6-8毫米,具19-23个花,在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梗细长5-15毫米,具线形小苞片或无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钟状,长4-5毫米,宽6-8毫米;总苞片4层,绿色或有时变紫色,背面被短柔毛和腺,外层线形,长1.5-2毫米,顶端渐尖,中层线形,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刺状尖,具1条脉或有时上部具多少明显3脉;花托平,具边缘具细齿的窝孔;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5-6毫米被疏短微毛,具腺,上部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外面被短微毛及腺;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顶端截形,基部缩小,被密短毛和腺点;冠毛白色,2层,外层多数而短,内层近等长,糙毛状,长4-5毫米。花期全年。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印度至中南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非洲也有。
生长环境
常见于山坡旷野、荒地、田边、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