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前胡子

沙前胡子,中药材名。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功能主治为:理气,健胃。
别名 -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理气,健胃,消食。
主治 治消化不良,胃脘疼痛。
沙前胡子
  • 沙前胡子
沙前胡子
拼音注音
Shā Qián Hú Zǐ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种子。8~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

理气,健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

复方

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沙前胡籽、公丁香、广木香、锁阳各等分。每服五分至一钱,日服二至三次,饭前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沙前胡子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健胃,消食。
主治
治消化不良,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沙前胡籽、公丁香、广木香、锁阳各等分。每服五分至一钱,日服二至三次,饭前服。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粗大。茎直立,基部有纤维质鞘,有分枝,苍白色。叶多半根生,无毛,卵形至三角形,长4~20厘米,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楔形至倒卵形,长1~3毫米,宽1毫米,肥厚,极叉开,常3裂,具粗齿或裂片;叶柄长5~15厘米,茎生叶有短柄,具扩张叶鞘。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15~30厘米;无总苞或有1~2片;伞幅7~15,近等长;小总苞片数个,条形,和花等长,粗糙,或缺如;花梗多数;花黄色。双悬果矩圆形,长10~13毫米,宽3~5毫米,扁平,无毛;果柄长12~20毫米,侧棱宽,具木栓质翅。花期5~8月。果期7~9月。生于固定砂丘及砂质地上。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地。
分布区域
分布于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辽宁、黑龙江、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米至2,4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路边以、戈壁滩冲沟、旱田、沙丘、沙地和砾石质山坡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