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草

蘘草,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荷Zingiber mioga Rose.的叶。主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截疟。
主治 《别录》: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蘘草
  • 蘘草
蘘草
拼音注音
Xiānɡ Cǎo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姜科植物蘘荷

性味

①《别录》:"味苦,寒,无毒。"

②《千金翼·本草》:"味甘苦,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平。"

功能主治

《别录》:"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蘘草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截疟。
主治
《别录》: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相关论述
《别录》:“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10月采摘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植物荷。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根茎肥厚,圆柱形,淡黄色,根粗壮,多数。叶2列互生,狭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5-35cm,宽3-6cm,先端尖,基部渐狭,或短柄状,上面无毛,下面疏生细长毛,或近无毛,中脉粗壮,侧脉羽状,近平行;具叶鞘,抱茎,叶舌2裂,长1cm。穗状花序自根茎生出,有柄,长6-9cm,鳞片覆瓦状排列,卵状椭圆形,外部苞片椭圆形,内部披针形,膜质;花大,淡黄色或白色;花萼管状,长2.5-3cm,篦形分裂;花冠管状,裂片披针形,唇瓣倒卵形,基部左右各有1小裂片;雄蕊1,药室向外伸延成一长喙;退化雄蕊2;子房下位。蒴果卵形,成熟时开裂,果皮内面鲜红色。种子黑色或暗褐色,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种皮。花期夏季。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浙江、贵州、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荫下或水沟旁。
生长见习
喜温暖荫湿环境,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