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茹

香茹,中药材名。为菊科植物香茹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
别名 矮鬼针草、鹿角草
药味 味微辛
药性
归经 味微辛,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 香茹
香茹
拼音注音
Xiānɡ Rú
别名

矮鬼针草、鹿角草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香茹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向阳地。分布我国南部及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草本,高15~35厘米。茎有纵棱。叶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根生叶具长柄;茎生叶互生,柄较短。头状花序小,黄色,异性;总苞钟状,苞片狭,2列:花托有细鳞;缘花舌状,雌性,1列;盘花管状,两性,4齿裂;盘花的花柱兮枝有长尖头。瘦果纤弱,4棱形,顶部有硬芒2条。花期夏季。

性味

微辛,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汁涂。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鹿角草属植物香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主根粗厚,圆柱形,疏生侧根,根上端有短粗的根茎,根茎顶端分枝。茎有纵棱。基生叶长4-8cm,无毛,羽状深裂,裂片条形,长7-15mm;叶柄长2-4.5mm;茎中部叶长2.5-4cm,羽裂;上部叶细小,条形。头状花序直径6-8mm,单生枝顶,外围有1层雌性舌状花,舌片黄色,先端有3宽齿,中央有多数两性筒状花,先端有4齿,花柱分枝有长附器,花丛部结实。瘦果条形,扁平,具4棱,棕黑色,先端有芒刺2枚。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坚硬的沙土、空旷沙地及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