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
《四川中药志》
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全年可采。
生长于池沼、湖泊及河沟中。分布全国各地。
多年生沉水草本,全株暗绿色。茎细长,长20~40厘米,有分枝。叶通常5~12片轮生,叶片2歧或细裂,长1.5~2.5厘米,稍脆硬,叶缘有微小刺状锯齿,无柄。花小,单性,腋生,无花被,具8~12片总苞;雄花具雄蕊多数,雌花具雌蕊1枚,子房长卵形,上位,1室,1胚珠,花柱呈钻形。小坚果,卵圆形,长4~6毫米,花柱宿存,基部有刺。花期秋季。
对小鼠有降低血清胆甾醇之作用,其作用强于海带,其醚提取物之作用不及醚处理后之残渣。
《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四川中药志》:"治内伤吐血。"
内服:入散剂,1~2钱。
治吐血:细草、仙鹤草、见血清。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三钱。(《四川中药志》)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细草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内伤出血。”
2、《福建药物志》:“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吐血,咳血,淋病,咳嗽,大便秘结。”
1、治内伤吐血:①细草、仙桃草、见血清各等分。烘千打粉,每服9g,童便送服。(《重庆草药》②金鱼藻、龙牙菜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9g。(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
2、治慢性气管炎:金鱼藻从水中捞出以后,立即洗净,阴干或烘干。可制成散剂、水丸或蜜丸,每次服1.5-2g,每日2-3次。用量过大,有口干、腹泻等副作用,减量以后会自行缓解,不必治疗。(《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