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浆

椰子浆,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胚乳中的浆液。具有生津,利尿,止血的功效。主治口干烦渴,水肿,吐血。
别名 椰酒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生津,利尿,止血。
主治 口干烦渴,水肿,吐血。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 椰子浆
椰子浆

《中药大辞典》:椰子浆

拼音注音
Yē Zi Jiānɡ
别名

椰酒(《南越笔记》)。

出处

《海药本草》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

药理作用

参见"椰子瓤"条。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注意

《海药本草》:"多食动气。"

功能主治

①《海药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

②《中国药植图鉴》:"滋补,清暑,解渴。"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浆

拼音注音
Yē Zi Jiānɡ
别名

椰酒

英文名
Milklike juice of Coconut endosperm
出处

出自《海药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果实除去外果皮及中果皮,通开正眼,倒出胚乳空腔内的浆液,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原形态

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

性味

味甘;性凉

注意

《海药本草》:多食动气。

功能主治

生津;利尿;止血。主口干烦渴;水肿;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75-100g。

各家论述

1.《海药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

2.《中国药植图鉴》:滋补,清暑,解渴。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椰子浆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津,利尿,止血。
主治
口干烦渴,水肿,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75-100g。
注意事项
《海药本草》:“多食动气。”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
相关论述

1、《海药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

2、《中国药植图鉴》:“滋补,清暑,解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将成熟的果实除去外果皮及中果皮,通开正眼,倒出胚乳空腔内的浆液,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植物椰子。
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