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血

一颗血,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金雀花ParochetuscommunisBuch.-Ham.exD.Don的全草。具有补肾壮阳,健脾开胃,止血接骨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气虚食少,小儿疳积,刀伤出血,跌打骨折。
别名 生血草、一点血、散白草、三瓣草(云南)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肾壮阳,健脾开胃,止血接骨。
主治 肾虚阳痿,气虚食少,小儿疳积,刀伤出血,跌打骨折。
一颗血
  • 一颗血
  • 一颗血
一颗血

《中药大辞典》:一颗血

拼音注音
Yì Kē Xuè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金雀花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阴湿处。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细小,匍匐,节处生根,须根上有根瘤。3出复叶,叶柄细长;叶片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托叶2枚,阔披针形,薄膜质。花脓生,蝶形,花梗较叶柄长,有花1~2朵;苞片2~4枚,分离;萼筒钟形,裂片5;花冠紫蓝色。荚果线形,长2~2.5厘米。花果期5~9月。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

复方

治肾虚阳痿:一颗血五钱,蒸猪腰子一对,或炖肉半斤吃。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一颗血

拼音注音
Yì Kē Xuè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Shamrockpea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金雀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ochetus communis Ha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金雀花,一年生草本。茎细小,匍匐,节处生根,须根上有根瘤。3出复叶,叶柄细长;叶片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托叶2枚,阔披针形,薄膜质。花腋生,蝶形,花梗较叶柄长,有花1-2朵;苞片2-4枚,分离;萼筒钟形)裂片5;花冠紫蓝色。荚果线形,长2-2.5cm。花果期5-9月。

归经

肾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肾虚阳痿。主肾虚,阳萎。

用法用量

内服:9-15克;炖肉服。

复方

治肾虚阳痿:一颗血五钱,蒸猪腰子一对,或炖肉半斤吃。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一颗血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壮阳,健脾开胃,止血接骨。
主治
肾虚阳痿,气虚食少,小儿疳积,刀伤出血,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补肾壮阳,治肾虚阳痿。”

2、《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肾壮阳,接骨止血。主治肾虚阳痿,创伤出血,跌打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肾虚阳痿:一颗血15g。蒸猪腰子1对,或炖肉250g吃。(《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多缠绕成团。湿润展开后,茎纤细而长,掌状三出复叶,小叶阔倒卵形或倒心脏形,顶端宽而微凹,基部渐狭,全缘,长8-20mm,宽10-20mm,较光滑,叶柄细长。有时可见腋生的花1-2朵,具纤细长花梗。荚果长20-25mm,线形,光滑无毛。气微味特异。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紫雀花属金雀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细弱,匍匐生根,须根处有根瘤。叶3出,小叶片阔倒卵形,长8-20mm,宽10-20mm,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背面略被毛;叶柄细长;托叶2枚,基部与叶柄基部合生,阔披针形,薄膜质,长4-5mm,无毛。花序头状,腋生,有花2或1朵,花梗长于叶柄;苞片2-4枚,分离;萼筒钟状,萼齿5,上面2萼齿稍合生;花冠淡蓝至蓝紫色,与雄蕊柱分离;旗瓣倒卵形,具柄,翼瓣较短,基部有耳,龙骨瓣内弯,短尖;雄蕊10,二体,(9)+1;花药1室,花丝不膨大;子房无柄,线形,胚珠多数,花柱无毛。荚果线形,肿胀,长约2cm,2瓣裂。种子多数。花、果期5-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贵州、云南。
道地产区
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自采自用。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