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叶

玉簪叶,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的叶或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别名 -
药味 味甘、辛
药性
归经 味甘、辛,性寒;入心、脾二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玉簪叶
  • 玉簪叶
  • 玉簪叶
  • 玉簪叶
  • 玉簪叶
玉簪叶
拼音注音
Yù Zān Yè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全草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玉簪花"条。

性味

《纲目》:"甘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痈肿,疔疮,蛇虫伤。

①《纲目》:"蛇虺螫伤,捣汁和酒撮,以渣敷之。中心留孔泄气。"

②《中国药植图鉴》:"全草外敷,治乳痈疔疮,顽固性溃疡。"

③江西《草药手册》:"全草治吐血,解斑蝥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用1~3钱;或捣汁和酒服。外用:捣敷或捣汁滴耳。

复方

①治乳腺炎:玉簪全草一两,菠菜二两。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乳痈,疮毒,蛇咬:玉簪鲜草洗净,捣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耳内流脓:玉簪鲜草洗净,捣汁滴耳。(《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顽固性溃疡:鲜玉簪叶,洗净后用米汤或开水泡软,贴患处,日换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玉簪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3-9g,煎汤。外用:捣汁外敷。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蛇虺整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之,中心留孔泄气。”

2、《中国药植图鉴》:“全草外敷,治乳痈疔疮,顽固性溃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玉簪花。
形态特征
玉簪花,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茎。叶根生,成丛;叶片卵形至心脏卵形,长15-25cm,宽10-15cm,先端急尖,绿色,有光泽,主脉明显;叶柄长达20-30cm,花茎从叶丛中抽出,长40-65cm,较叶长,顶端常有叶状的苞片1枚;花白色,夜间开花,芳香,向上生长;花柄基部常有膜质卵形苞片;花被漏斗状,上部6裂,下部花被筒很长,喉部扩大;雄蕊6,与花被等长;雌蕊1,子房无柄,花柱线形,柱头小。蒴果窄长,长4-5cm。种子黑色,光泽,边缘有翼。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阴湿地区。
生长见习
栽培宜阴湿、肥沃的土壤。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春季将老株挖出(也可留一半原地生长),把根蔸分开,每株须留一至数个根芽,然后按45×45cm的行、株距挖穴栽培。注意浇水除草,春季结合施厩肥可松土,其方法是在蔸旁先开沟,把肥料撒在沟内,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