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蓼

珠芽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珠芽蓼 Polygonum vivi parum L.的干燥根茎和种子。具有清热,止泻,行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腹泻,贫血等症。
别名 然尔玛尔、然木巴、然木青、恰合然、猴娃七、山高粱、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
药味 根茎味苦、涩
药性
归经 根茎味苦、涩,性平;果实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止泻,行血化瘀。
主治 腹泻,贫血等症。
珠芽蓼
  • 珠芽蓼
  • 珠芽蓼
  • 珠芽蓼
  • 珠芽蓼
珠芽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珠芽蓼

拼音注音
Zhū Yá Liǎo
别名

猴娃七、山高粱、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

来源

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白带,崩漏,便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珠芽蓼

拼音注音
Zhū Yá Liǎo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VIVIPARI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细根、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或团块状,常弯曲成虾状,长2~5cm,直径0.3~1.5cm;表面呈棕褐色,稍粗糙,可见较密的环节及根痕;一面隆起,另一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有时先端具棕褐色叶鞘残基。质较硬,折断面平坦,灰棕色或紫红色;白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气微,味苦涩。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呈棕褐色,常含有棕色物。皮层狭窄。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直径10~25μm。薄壁细胞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直径50~120μm;并含淀粉粒,呈圆形,椭圆形或盔帽形,脐点点状,裂缝状。

性味

苦、涩、微甘,温。

功能主治

止泻,健胃,调经。治胃病,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崩漏等。

用法用量

9g;冲服或煎汤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珠芽蓼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止泻,行血化瘀。
主治
腹泻,贫血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化学成分
根茎含蒽醌,鞣质,黄酮苷,香豆精,有机酸,脂肪酸,果胶,树胶,黏液质,树脂,淀粉等;还含有葡萄糖和β-谷甾醇等异构体。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珠芽蓼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萘瑟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抗真菌作用较弱。珠芽蓼除鞣质后的煎剂在鸡胚外以及鸡胚体内试验,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及I型副流感病毒感染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相关论述

1、《度母本草》:“止泻。”

2、《如意宝树》:“止寒泻。”

3、《甘露本草明镜》:“果实可补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病,止泻:石榴子五钱,肉桂三钱,肉豆蔻三钱,草果五钱,山柰三钱,荜茇三钱,胡椒三钱,珠芽蓼三钱以上九味共研为末。日服三次,每服五分。(《四部医典》)

2、治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珠芽蓼120g,车前子120g,炒米120g,五味子90g翠雀120g。以上五味共研为末。内服,每日3次,每次2-3g。(《新编藏药配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果实(种子)并挖取根,除去泥沙、须根和纤皮等杂质,洗净,晾干备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呈扁圆柱形而弯曲,常对折卷起呈虾形,长2-5cm,直径3-10mm,表面棕褐色,粗糙,面具凹槽或稍平,有层状的粗环纹及未除净的须根,或残留的白色根痕,有的先端具棕褐色纤维状的叶鞘残基。质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紫红色,可见白色小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气微弱,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植物珠芽蓼。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状茎粗短,肥厚,具黑褐色纤维状表皮,内部淡紫红色,密生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淡红褐色或紫红色,基部常具纤维状叶鞘。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近革质,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2-7cm,宽12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浅心形、圆形或楔形,叶缘具增粗而隆起的脉端,且反卷,茎上部叶渐窄,渐小;托叶鞘管状,先端斜形,无毛。穗状花序细瘦,棒状,长3-7.5cm;苞片膜质,淡褐色,广卵形,先端急尖,具1-2花或1枚珠芽;珠芽卵圆形,长约2.5mm,褐色,常生于花序下部;花被白色、粉色至紫红色,5深裂;雄蕊8,花药暗紫红色;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深紫褐色,有光泽,卵状三棱形,长2.5-3mm。花期5-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吉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温凉的湿润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河滩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