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草,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PileapeperomioidesDiels[PodophyllumcavalerieiLévl.]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丹毒,骨折。
用于丹毒,骨折。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镜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茎黑糙,附茎、附根发叶。叶极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镜面之名。《云南志》录之,云,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镜面草一致。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Podophyllum cavaleriei Lev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多年生肉质粗壮草本,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全株无毛,节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鳞片状托叶,褐色。叶螺旋状排列;叶柄长3-14cm;托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5-13mm,宽7-10mm,先端短尾状渐尖,膜质,半透明,幼时灰白色,后渐变成深褐色;叶片盾状,肉质,宽椭圆形至亚圆形,长、宽约4-7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掌状脉8-10条,在两面较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雄花序长约22cm,花簇生于花序轴上,花序梗长达1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长6-7mm,舟状,无退化雄蕊;子房扁椭圆状卵球形,偏斜,柱头无柄,画笔状。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微苦;辛;性寒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丹毒;骨折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镜面草
清热解毒,祛痰消肿。
用于丹毒,骨折。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敷捣。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植物名实图考》:“可治丹毒。”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荨麻科植物镜面草。
多年生肉质粗壮草本,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全株无毛,节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鳞片状托叶,褐色。叶螺旋状排列;叶柄长3-14cm;托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5-13mm,宽7-10mm,先端短尾状渐尖,膜质,半透明,幼时灰白色,后渐变成深褐色;叶片盾状,肉质,宽椭圆形至亚圆形,长、宽约4-7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掌状脉8-10条,在两面较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雄花序长约22cm,花簇生于花序轴上,花序梗长达1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长6-7mm,舟状,无退化雄蕊;子房扁椭圆状卵球形,偏斜,柱头无柄,画笔状。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