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胡枝子花

美丽胡枝子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Vog.)Koehne的花。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肺热咳血,便血。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归心、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凉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血,便血。
美丽胡枝子花
  • 美丽胡枝子花
  • 美丽胡枝子花
美丽胡枝子花
拼音注音
Měi Lì Hú Zhī Zǐ Huā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秋季采收。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肺热咳血,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美丽胡枝子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
主治
用于肺热咳血,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相关论述
《福建中草药》:“治肺痈。”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肺咳血、便血:鲜美丽胡枝子花30-60g。水煎服。(《袖珍青草药彩色图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总状花序腋生,单数或数个排列呈圆锥状,总花梗长1-4cm,密生短柔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被长柔毛,花萼亦密被短柔毛,碟形花长1cm左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
形态特征
美丽胡枝子又名:马扫帚,马拂帚。直立灌木,高1-2米。多分枝,枝伸展,被疏柔毛。托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9毫米,褐色,被疏柔毛;叶柄长1-5厘米;被短柔毛;小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稀倒卵形,两端稍尖或稍钝,长2.5-6厘米,宽1-3厘米,上面绿色,稍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贴生短柔毛。总状花序单一,腋生,比叶长,或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可达10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卵状渐尖,长1.5-2毫米,密被绒毛;花梗短,被毛;花萼钟状,长5-7毫米,5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为萼筒的2-4倍,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红紫色,长10-15毫米旗瓣近圆形或稍长,先端圆,基部具明显的耳和瓣柄,翼瓣倒卵状长圆形,短于旗瓣和龙骨瓣,长7-8毫米,基部有耳和细长瓣柄,龙骨瓣比旗瓣稍长,在花盛开时明显长于旗瓣,基部有耳和细长瓣柄。荚果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毫米,宽4毫米,表面具网纹且被疏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杂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