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兰

火焰兰,中药名。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火焰兰Renanthera coccinea Lour.的全草。具有散瘀接骨的功效。主治骨折。
别名 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平;归肝、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散瘀接骨。
主治 骨折。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 火焰兰
火焰兰
拼音注音
Huǒ Yàn Lán
别名

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

英文名
all-grass of Common Renanther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火焰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nanthera coccine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原形态

火焰兰,附生植物。茎粗壮,攀援树上,长达数十米。叶二列,革质;叶片长圆形,通常长约8cm,宽2-3cm,先端2圆裂。花葶粗壮,具数个分枝;总状花序疏生;花苞片极小,宽卵形;中萼片狭匙形,长约3cm,宽约6mm,红色,带橘黄色斑点;花瓣与中萼片同色, 但较短小;侧萼片长圆形,长约3.5cm,宽约12mm,先端钝,基部狭窄,边缘波状,唇瓣小,黄白色带鲜红色条纹,侧裂片近圆形,直立,中裂片卵状长圆形,唇盘上面具2个半圆形的胼胝体;距长圆锥形,长约4mm,宽约2mm,花粉块4个,成2对。蒴果椭圆形。花期4-6月。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苦;辛;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主治骨折。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火焰兰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接骨。
主治
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主治骨折。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火焰兰。
形态特征
附生植物。茎粗壮,攀援树上,长达数十米。叶二列,革质;叶片长圆形,通常长约8cm,宽2-3cm,先端2圆裂。花葶粗壮,具数个分枝;总状花序疏生;花苞片极小,宽卵形;中萼片狭匙形,长约3cm,宽约6mm,红色,带橘黄色斑点;花瓣与中萼片同色,但较短小;侧萼片长圆形,长约3.5cm,宽约12mm,先端钝,基部狭窄,边缘波状,唇瓣小,黄白色带鲜红色条纹,侧裂片近圆形,直立,中裂片卵状长圆形,唇盘上面具2个半圆形的胼胝体;距长圆锥形,长约4mm,宽约2mm,花粉块4个,成2对。蒴果椭圆形。花期4-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长环境
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