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形鳞毛蕨

同形鳞毛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Dryopteris uniformis Makino的根茎。具有凉血止血,驱虫的功效。主治吐血,崩漏,蛔虫病,绦虫病。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寒;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凉血止血,驱虫。
主治 吐血,崩漏,蛔虫病,绦虫病。
同形鳞毛蕨
  • 同形鳞毛蕨
  • 同形鳞毛蕨
  • 同形鳞毛蕨
同形鳞毛蕨
拼音注音
Tónɡ Xínɡ Lín Máo Jué
英文名
Uniform Wood Fern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uniformis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叶柄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60-80cm。根茎粗短而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淡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疏被棕褐色、线状披针形小鳞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0-45cm,宽15-2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缩短,二回羽裂;羽片先端渐尖,羽片深裂几达叶轴;中部羽片披针形,长10-14cm,宽2-4cm,基部近截形;小羽片12-19对,长圆形,先端钝,边缘有疏齿;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孢子囊群彼此分离,背生于叶片上半部不收缩的小羽片叉脉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归经

肝经

性味

微苦;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驱虫。主吐血;崩漏;蛔虫病;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寒。有止血,杀虫的功能。用于崩漏,吐血,驱除蛔虫,绦虫诸证。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同形鳞毛蕨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驱虫。
主治
吐血,崩漏,蛔虫病,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寒。有止血,杀虫的功能。用于崩漏,吐血,驱除蛔虫,绦虫诸证。”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叶柄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60-80cm。根茎粗短而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淡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疏被棕褐色、线状披针形小鳞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0-45cm,宽15-2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缩短,二回羽裂;羽片先端渐尖,羽片深裂几达叶轴;中部羽片披针形,长10-14cm,宽2-4cm,基部近截形;小羽片12-19对,长圆形,先端钝,边缘有疏齿;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孢子囊群彼此分离,背生于叶片上半部不收缩的小羽片叉脉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坡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