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铃

倒地铃,中药名。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药。具有散瘀消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别名 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
药味 味苦、微辛
药性
归经 味苦、微辛,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散瘀消肿,凉血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 倒地铃
倒地铃
拼音注音
Dǎo Dì Línɡ
别名

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四川]

来源

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晒干。

性味

苦、微辛,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凉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备注

(1)同属植物小果倒地铃C. 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Kunth)Blume,外形相似,功效相似。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倒地铃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肿,凉血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状细柔草本,茎长1-3m。有纵棱5-6条,无毛或有微柔毛。二回三出复叶互生,轮廓三角形,长5-12cm,顶生小叶较大,椭圆状披针形,长4-8cm,宽1.5-2.5cm;侧生的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少数粗锯齿,或分裂或有时羽状分裂,膜质。夏秋开白色小花,长约2.5mm,成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柄细长,具4棱,最下面的1对花梗发育成下弯的卷须;花杂性,两性花与雄花萼片4;花瓣4;雄蕊8.蒴果倒卵状三角形,肿胀,囊状,膜质,成熟后开裂为3果瓣。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村边、草地或灌木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