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郎箭

大二郎箭,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大二郎箭LippianodifloraRichVarSarmentosaSchou的全草。具有活血止血,清热通淋的功效。主治吐血,跌打损伤,咳嗽,热淋,血淋。
别名 虾子草、过江藤、铜锤草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归心、肺、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止血,清热通淋。
主治 吐血,跌打损伤,咳嗽,热淋,血淋。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 大二郎箭
大二郎箭
拼音注音
Dà èr Lánɡ Jiàn
别名

虾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过江藤(《四川中药志》),铜锤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二郎箭全草。在栽种当年的9~10月可采收一次。以后每年都可采收2次,第一次在6~7月,第2次在9~1O月。采收后,拣去杂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向阳的溪流两旁及河岸的砂土中。分布四川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蔓性草本。分枝直立,被粗毛。茎匍匐地面,触地生根,长15~90厘米。叶对生;近于无柄;倒卵形,长1~2.5厘米,质厚,先端钝或浑圆,边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基部窄楔形。穗状花序,腋生;花小而稠密,花序长椭圆形,长l~2厘米;花序梗甚长,长2~6厘米;花萼钟形,2裂,甚小;花冠近唇形,淡红色;雄蕊4,内藏,2长2短;雌蕊1,2心皮,2室,每室1胚珠。果实干燥,直径不及2毫米,包藏于宿存的萼内,成熟时分裂为2个小坚果。花期8月。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破瘀生新。治白淋、小便出血和吐血。"

②《四川中药志》:"治咳嗽,吐血,血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二郎箭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血,清热通淋。
主治
吐血,跌打损伤,咳嗽,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治咳嗽,吐血,血淋,跌打损伤。”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破瘀生新。治白淋,小便出血和吐血。”“孕妇忌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栽种当年的9-10月可采收一次。以后每年可采收2次,第一次在6-7月,第2次在9-10月。采收后,拣去杂草,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过江藤属大二郎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分枝直立,被粗毛。茎匍匐地面,触地生根,长15-90cm。叶对生;近于无柄;倒卵形,长1-2.5cm,质厚,先端钝或浑圆,边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基部窄楔形,穗状花序,腋生;花小而稠密,花序长椭圆形,长1-2cm;花序梗甚长,长2-6cm;花萼钟形,2裂,甚小;花冠近唇形,淡红色;雄蕊4,内藏,2长2短;雌蕊1,2心皮,2室,每室1胚珠。果实干燥,直径不及2mm,包藏于宿存的萼内,成熟时分裂为2个小坚果,花期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多生于向阳的溪流两旁及河岸的砂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