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茎

藜茎,中药名。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albumL.的老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腐蚀赘疣之功效。常用于寻常疣。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腐蚀赘疣。
主治

寻常疣。

藜茎
  • 藜茎
  • 藜茎
藜茎
拼音注音
Lí Jīnɡ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藜科植物老茎

功能主治

《纲目》:"藜茎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点疣赘黑子,蚀恶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藜茎

功效作用

功能

腐蚀赘疣。

主治

寻常疣。

用法用量

外用:烧灰或取汁煎膏,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藜茎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点疣赘黑子。”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取下部老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藜科植物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粗壮,具条棱,绿色或紫红色条纹,多分枝。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的1/2;下部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边缘有牙齿或作不规则浅裂;上部叶片披针形;下面常被粉质。花小形,两性,黄绿色,每8-15朵聚生成一花簇,许多花簇集成大的或小的圆锥状花序,生于叶腋和枝顶;花被片5,背面具纵隆脊,有粉,先端微凹,边缘膜质;雄蕊5,伸出花被外;子房扁球形,花柱短,柱头2。胞果稍扁,近圆形,果皮与种子贴生,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有浅沟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

全国。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