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矮陀陀

花叶矮陀陀,中药名。为楝科地黄连属植物地黄连Munronia sinica Diels,以全株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外用治疮疡肿毒。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外用治疮疡肿毒。
花叶矮陀陀
  • 花叶矮陀陀
  • 花叶矮陀陀
花叶矮陀陀
拼音注音
Huā Yè ǎi Tuó Tuó
来源

为楝科地黄连属植物地黄连Munronia sinica D els.以全株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1~5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花叶矮陀陀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3-15g;外用适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楝科地黄连属植物地黄连。
形态特征
矮小灌木,高约20cm。茎直立,少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轴连柄,长5-7cm;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一对最小,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1cm,全缘。聚伞花序腋生;苞片长三角形,被短毛;花柄短,上有肉质短刺;萼钟状,5深裂,披针形,长约2mm;花冠白色,长达2cm,内面被稀疏的长柔毛,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短尖,带紫红色;雄蕊的花丝筒顶端撕裂状;子房上位,5室,被长柔毛,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具5钝棱,被柔毛。基部有宿存的花萼;种子扁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