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树

红豆树,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红豆树Ormosis hosiei Hemsl.et Wils.[O.taiana C.Y.Chiao]的种子。具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滯经闭,无名肿毒,疔疮。
别名 红豆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理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 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滯经闭,无名肿毒,疔疮。
红豆树
  • 红豆树
  • 红豆树
  • 红豆树
  • 红豆树
  • 红豆树
红豆树
拼音注音
Hónɡ Dòu Shù
别名

红豆

来源

豆科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理气,通经。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豆树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
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滯经闭,无名肿毒,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化学成分

含N-甲基金雀花碱,N-甲基四氢金雀花碱,红豆裂碱,18-表红豆裂碱和黄花木碱。亦含蛋白质。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理气,通经。治疝气,腹痛,血滞,经闭。”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红豆在栽后15-20年开花结果。在10-11月,种子成熟时,打下果实,晒到果荚开裂后,筛出种子,再晒至全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红豆树。
形态特征
乔木,高20-30m。树皮灰绿色,平滑;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冬芽有褐黄色细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2-23cm;叶柄长2-4cm;小叶(1-)2(-4)对,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5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0cm,下垂;花疏,有香气;花萼钟形,浅裂,萼齿三角形,紫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与龙骨瓣均为长椭圆形;雄蕊10,花药黄色;子房无毛,内有胚珠5-6,花柱紫色,线状,弯曲,柱头斜生。荚果近圆形,扁平,长3.3-4.8cm,宽2.3-3.5cm,先端有短喙。种子1-2颗,近圆形,红色,长1.5-1.8cm,种脐长约9mm,位于长轴一侧。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900m,稀达1350m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
生长见习
红豆为常绿乔木。喜温暖向阳环境,对上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而较深厚的夹沙土较好。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也可挖取根部萌生小苗栽种。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3-4月播种,种子应用湿沙混合贮藏催茅。在1.3m宽的高畦上:按行距30cm左右开横沟播种,1hm2用种量1125kg左右。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火灰一层,出苗后要浅薅松士,并用清淡人畜粪水追肥1次,以后中耕除草3-4次,并施肥1次过冬。因幼苗生长缓慢,在苗圃需培育4-5年,待苗高60-100cm时才能挖苗定植,在3-4月移栽,株距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