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山木通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matis finetiana Lévl.et Vant.[C.pavoliniana Pamp.]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溪边或路旁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山木通,木质藤本,长达4m,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5-6cm;小叶片薄革质,卵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3-13cm,宽1.5-5.5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两面无毛,脉在两面隆起,网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1-7朵花,在叶腋分枝处常有多数三角形宿存芽鳞,长5-8mm;苞片小,钻形,有时下部苞片为三角状披针形,顶端3裂;花两性,花梗长2.5-5cm,萼片4,开展,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1.8cm,白色,外面边缘密生短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1cm,无毛,花药狭长圆形,药隔明显;心皮多数,被柔毛。瘦果狭卵形,稍弯,长约5mm,有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3cm。花期4-6月,果期7-11月。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横长,直径约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外皮常脱落而呈纤维状,顶端可见木质的茎基,两侧及下方着生数条细长圆柱形根。根外表皮黑褐色、粗壮而弯曲,长10-15cm,直径2-3mm。质坚硬,断面不甚平坦,木部较大,纤维性,导管小孔明显。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表皮为1列百列紧密的细胞,外壁增厚,并有棕褐色色素。外皮层细胞排列紧密,皮层宽广,其外方有数环断续排死的厚壁细胞,壁薄,胞腔较大,呈长圆形。内皮层明显。韧皮部散有韧皮纤维束。嫩根木质部多四原形。内皮层明显。韧皮部散有韧皮纤维束,嫩根木质部多四原型,老根多六原形,导管呈“U”字形排列,在木质部的每个凹弧处,韧皮部较发达。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
味辛;苦;性温
祛风除湿;活络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咽喉;走马牙疳;目生星翳
内服:煎汤,3-15g;或研末用。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布包塞鼻。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木通根
内服:煎汤,3-15g;或研末用。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布包塞鼻。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目生星翳。”
2、《江西草药》:“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1、治风湿性关节痛:威灵仙根9g,枫荷梨根30g,六月雪根30g,牛膝根9g,薜荔15g,八角枫15g,当归9g,川芎6g,大血藤24g。水煎服,每日1剂。
2、治风湿性腰痛:威灵仙根15g(研末),猪腰子1对,剖开刮去白膜,药末放猪腰子内,菜叶包裹,煨熟服,忌盐。
3、治各种骨鲠喉:威灵仙根、砂糖、白酒各30g。水煎服。(1-3方出自《江西草药》)
4、治目生星翳:用山木通根捣烂布包塞鼻中。(《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5、治走马牙疳:威灵仙根(鲜)适量,捣烂,捏成蚕豆大,敷前额中央部,每日1次。(《江西草药》)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横长,直径约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外皮常脱落而呈纤维状,顶端可见木质的茎基,两侧及下方着生数条细长圆柱形根。根外表皮黑褐色、粗壮而弯曲,长10-15cm,直径2-3mm。质坚硬,断面不甚平坦,木部较大,纤维性,导管小孔明显。气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