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金刚藤

西南金刚藤,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Smilax bockii Warb.的根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跌打肿痛,疔疮瘰疬。
别名 金刚菜、菝葜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
主治 风湿痹证,跌打肿痛,疔疮瘰疬。
西南金刚藤
  • 西南金刚藤
  • 西南金刚藤
西南金刚藤
拼音注音
Xī Nán Jīn Gānɡ Ténɡ
别名

金刚菜、菝葜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bockii Warb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西南菝 攀援灌木。具粗短的根茎。茎无刺。叶互生;叶柄长5-20mm,具鞘部分不及全长的1/3;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条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7-15cm,宽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宽楔形,最外侧叶脉几与叶缘结合。伞形花序生于叶腋或苞片腋部,具数朵至10余朵花,总花梗纤细,比叶柄长许多倍;花序托稍膨大;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紫红色或绿黄色;雄花内外轮花被片相似,长2.5-3mm,宽约1mm,雄蕊6,花药长圆形或卵形,比花丝短;雌花略小于雄花,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8-11mm,熟时蓝黑色。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横走,结节状,有短茎基,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栓皮脱落处呈深褐色,茎基的栓皮具横裂纹。质硬,断面深黄色。须根多已折断,着生处呈圆锥状隆起,基部直径1-3mm,表面深褐色。质硬,断面黄棕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主风湿痹证;跌打肿痛;疔疮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西南金刚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
主治
风湿痹证,跌打肿痛,疔疮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横走,结节状,有短茎基,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栓皮脱落处呈深褐色,茎基的栓皮具横裂纹。质硬,断面深黄色。须根多已折断,着生处呈圆锥状隆起,基部直径1-3mm,表面深褐色。质硬,断面黄棕色。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具粗短的根茎。茎无刺。叶互生;叶柄长5-20mm,具鞘部分不及全长的1/3;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条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7-15cm,宽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宽楔形,最外侧叶脉几与叶缘结合。伞形花序生于叶腋或苞片腋部,具数朵至10余朵花,总花梗纤细,比叶柄长许多倍;花序托稍膨大;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紫红色或绿黄色;雄花内外轮花被片相似,长2.5-3mm,宽约1mm,雄蕊6,花药长圆形或卵形,比花丝短;雌花略小于雄花,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8-11mm,熟时蓝黑色。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