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莲

鸡血莲,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披针新月蕨 Pronephrium penangianum(Hook.) Holtt.【P.penangianum Hook.;Abacopteris penangiana(Hook.) Ching】的根茎或叶。具有活血调经、散瘀止痛、除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痢疾、水肿。
别名 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土当归、活血莲、散血莲、凤尾七、铁板金、铁蕨鸡
药味 味苦、涩
药性
归经 味苦、涩,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调经、散瘀止痛、除湿。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痢疾、水肿。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 鸡血莲
鸡血莲
拼音注音
Jī Xuè Lián
别名

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土当归、活血莲、散血莲、凤尾七、铁板金、铁蕨鸡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penangianum(Hook.)Holtt.[Polypodium penangianum Hook.;Abacopteris penangiana(Hook.)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600m的疏林下或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120-200cm。根茎长而横生,偶有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100cm,淡红棕色;叶片纸质,干后多呈浅紫色,长40-80cm,无毛,一回羽状;羽片近对生,稍斜上,中部以下的羽片长20-30cm,宽2-2.7cm,基部圆楔形,边缘具软骨质尖齿或大锯齿,顶生羽片同形,有长柄;侧脉羽状,小脉除顶部2-3对分离外,均连接成2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中部稍下处;无囊群盖。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散瘀止痛;除湿。主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痢疾;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搽。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鸡血莲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调经、散瘀止痛、除湿。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痢疾、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搽。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披针新月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0-200cm。根茎长而横生,偶有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100cm,淡红棕色;叶片纸质,干后多呈浅紫色,长40-80cm,无毛,一回羽状;羽片近对生,稍斜上,中部以下的羽片长20-30cm,宽2-2.7cm,基部圆楔形,边缘具软骨质尖齿或大锯齿,顶生羽片同形,有长柄;侧脉羽状,小脉除顶部2-3对分离外,均连接成2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中部稍下处;无囊群盖。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3600m的疏林下或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