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芹根

山芹根,中药材名。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山芹的根。拉丁植物名:Ostericumsieboldii(Miq.)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发表散风;祛湿止痛。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别名 -
药味 -
药性 -
归经 -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发表散风;祛湿止痛。
主治 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山芹根
  • 山芹根
山芹根
拼音注音
Shān Qín Gēn
英文名
Ostericum sieboldii(Miq.) Nakai.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山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ricum sieboldii (Miq.)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5m。主根粗短,有2-3分枝,黄褐色至棕褐色。茎中空,有较深的沟纹,光滑或基部有短预知毛,上部分枝,开展。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膨大成扁而抱茎的鞘;基生叶及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20-45cm,末回裂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3-6cm,急尖至渐尖,边缘有内曲的圆钝齿或缺刻状齿5-8对,通常齿端有锐尖头,基部截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茎顶部的叶简化为无叶的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辐5-14;花序梗长3-7cm;总苞片1-3,线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8-20,小总苞片5-10,线形;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白色,长圆形,花柱2倍长于扁平的花柱基。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形,长4-5.5mm,宽3-4mm,成熟时金黄色,有光泽,背棱细狭,侧棱宽翅状,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4-6,少为8。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

发表散风;祛湿止痛。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芹根

功效作用

功能
发表散风;祛湿止痛。
主治
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5-1.5m。主根粗短,有2-3分枝,黄褐色至棕褐色。茎中空,有较深的沟纹,光滑或基部有短预知毛,上部分枝,开展。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膨大成扁而抱茎的鞘;基生叶及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20-45cm,末回裂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3-6cm,急尖至渐尖,边缘有内曲的圆钝齿或缺刻状齿5-8对,通常齿端有锐尖头,基部截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茎顶部的叶简化为无叶的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辐5-14;花序梗长3-7cm;总苞片1-3,线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8-20,小总苞片5-10,线形;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白色,长圆形,花柱2倍长于扁平的花柱基。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形,长4-5.5mm,宽3-4mm,成熟时金黄色,有光泽,背棱细狭,侧棱宽翅状,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4-6,少为8。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林缘、山沟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