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带环口螺

褐带环口螺,中药名。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Cyclophorus martensianus Moellden.dorff的全体。具有涩尿、止痢的功效。主治小儿遗尿、尿频、赤白痢疾。
别名 -
药味 味咸
药性
归经 味咸,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涩尿、止痢。
主治 小儿遗尿、尿频、赤白痢疾。
褐带环口螺
  • 褐带环口螺
  • 褐带环口螺
褐带环口螺
拼音注音
Hè Dài Huán Kǒu Lu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phorus martensianus Moelldendor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单间采捕,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石来岩丘陵地带、灌木丛及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欠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原形态

贝壳中等大,壳质较厚,坚固,呈低圆锥形,壳高16-28mm,宽17-27mm。螺层5个,体螺层膨大,近壳口处更大,故下部呈圆球形。缝合线深。壳面光滑,有光泽,呈淡黄色,并具有褐色雾状花纹及环带。体螺层周缘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棕褐色环带。壳面生长纹细。壳口圆形,周缘完整、增厚,肉面光滑呈白次状。厣角质粟色,上有螺旋形环纹,核位于中央。脐孔圆形,呈洞穴状。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涩尿;止痢。主小儿遗尿;尿频;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烧煮,4-5个。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褐带环口螺

功效作用

功能
涩尿、止痢。
主治
小儿遗尿、尿频、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烧煮,4-5个。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单间采捕,洗净,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
形态特征
贝壳中等大,壳质较厚,坚固,呈低圆锥形,壳高16-28mm,宽17-27mm。螺层5个,体螺层膨大,近壳口处更大,故下部呈圆球形。缝合线深。壳面光滑,有光泽,呈淡黄色,并具有褐色雾状花纹及环带。体螺层周缘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棕褐色环带。壳面生长纹细。壳口圆形,周缘完整、增厚,肉面光滑呈白次状。厣角质粟色,上有螺旋形环纹,核位于中央。脐孔圆形,呈洞穴状。
分布区域
资源分布:分布于欠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生活于石来岩丘陵地带、灌木丛及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