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鲨肝

锯鲨肝,中药名。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 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的肝脏。具有补虚的功效。主治肺痨羸瘦。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虚。
主治 肺痨羸瘦。
锯鲨肝
  • 锯鲨肝
锯鲨肝
拼音注音
Jù Shā Gā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锯负责制科动物尖齿锯鳐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剖腹,取出肝脏;洗净,提炼成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原形态

尖齿锯鳐,体平扁,长可达6米余,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平扁三角形,吻平扁,坚硬,呈剑状突出,边缘具锯状吻齿21-26对。眼小,上侧位,眼球上半部连于皮上。下眼睑有瞬褶。喷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狭长,斜侧位。口宽。牙细而多,平扁光滑,铺石状排列。鳃孔5,颇小,斜列于头的后部腹面上,背鳍2个同形,无硬棘,第1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臀鳍消失。胸鳍宽大,腹鳍比背鳍小,尾鳍短宽,上下叶发达。体背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前缘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浅白色横条。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补虚。主肺痨赢瘦

用法用量

内服:蒸油食,每次10ml。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锯鲨肝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
主治
肺痨羸瘦。
用法用量
内服:蒸油食,每次10ml。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肺病、胃病:(尖齿锯鳐)肝蒸出鱼油,加糖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ml。(《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剖腹,取出肝脏;洗净,提炼成油。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
形态特征
尖齿锯鳐,体平扁,长可达6米余,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平扁三角形,吻平扁,坚硬,呈剑状突出,边缘具锯状吻齿21-26对。眼小,上侧位,眼球上半部连于皮上。下眼睑有瞬褶。喷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狭长,斜侧位。口宽。牙细而多,平扁光滑,铺石状排列。鳃孔5,颇小,斜列于头的后部腹面上,背鳍2个同形,无硬棘,第1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臀鳍消失。胸鳍宽大,腹鳍比背鳍小,尾鳍短宽,上下叶发达。体背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前缘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浅白色横条。
分布区域
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生长环境
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