椬梧

椬梧,中药材名。本品为胡颓子科椬梧ElaeagnusoldhamiMaxim.,以根、叶入药。功能主治为: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
别名 福建胡颓子、锅底刺。
药味 酸、涩
药性
归经 酸、涩,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根: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叶:止咳平喘。
主治 根: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叶: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咯血、小儿慢脾风。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 椬梧
椬梧
拼音注音
Yí Wú
别名

福建胡颓子、锅底刺

来源

胡颓子科椬梧Elaeagnus oldhami Maxim.,以入药。

生境分布

福建。

性味

酸、涩,平。

功能主治

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椬梧

功效作用

功能
根: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叶:止咳平喘。
主治
根: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叶: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咯血、小儿慢脾风。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长棘刺,幼枝被褐色鳞片。叶亚革质,倒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4.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浑圆,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银灰色鳞片,常脱落,下面鳞片较密;叶柄长4~7毫米。花簇生于叶腋成短总状花序,银白色,外面密被鳞片;花被简短,杯状,长2毫米,上部4裂,内面无毛或疏生白色星状毛;雄蕊4;花柱无毛。果实卵球形,长5~8毫米,密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
分布区域
分布福建、台湾一带。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空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