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

黄茅,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L.)Beauv.,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散寒,止咳。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
别名 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
药味
药性
归经 甘,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散寒,止咳。
主治 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 黄茅
黄茅
拼音注音
Huánɡ Máo
别名

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

来源

禾本科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 Beauv.,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浙江、华南、西南。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咳。

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

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茅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散寒,止咳。
主治
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秆高20-100厘米,基部常膝曲,上部直立,光滑无毛。叶鞘压扁而具脊,光滑无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短,膜质,顶端具纤毛;叶片线形,扁平或对折,长10-20厘米,宽3-6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稍收窄,两面粗糙或表面基部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单生于主枝或分枝顶,长3-7厘米(芒除外),诸芒常于花序顶扭卷成1束;花序基部3-10(-12)小穗对,为同性,无芒,宿存。上部7-12对为异性对;无柄小穗线形(成熟时圆柱形),两性,长6-8毫米,基盘尖锐,具棕褐色髯毛;第一颖狭长圆形,革质顶端钝,背部圆形,被短硬毛或无毛,边缘包卷同质的第二颖;第二颖较窄,顶端钝,具2脉,脉间被短硬毛或无毛,边缘膜质;第一小花外稃长圆形,远短于颖;第二小花外稃极窄,向上延伸成2回膝曲的芒,芒长6-10厘米,芒柱扭转被毛;内稃常缺;雄蕊3;子房线形,花柱2。有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雄性或中性,无芒,常偏斜扭转覆盖无柄小穗,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长圆状披针形,草质,背部被疣基毛或无毛。花果期4-12月。染色体2n=40。
分布区域
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山坡草地,尤以干热草坡特甚。
栽培技术
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