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果

苦果,中药材名。为马钱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种子入药。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中风昏倒,腹痛泄痢,小儿蛔虫。蛇虫咬伤。
别名 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杀虫。
主治 中风昏倒,腹痛泄痢,小儿蛔虫,蛇虫咬伤。
苦果
  • 苦果
  • 苦果
苦果
别名

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

来源

马钱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菲律宾、越南、泰国。

化学成分

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

性味

苦,温。有大毒。

注意

大毒。使用时特别注意。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主治中风昏倒,腹痛泄痢,小儿蛔虫。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厘。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苦果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杀虫。
主治
中风昏倒,腹痛泄痢,小儿蛔虫,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磨汁,每次0.06-0.09g,每日2-3次。外用;刮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大毒。使用时特别注意。
化学成分
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钱科马钱属苦果。
形态特征
大型木质藤本。茎粗,栗褐色;小枝常变态成腋生螺旋状曲钩。叶对生;叶柄长7-10mm;叶片革质,光滑,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7cm,宽3.5-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全缘,有明显的基出3条叶脉。三歧聚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长2.5-3cm;花5数,芳香;花萼裂片卵形;花冠淡黄色,花冠管远长于花冠裂片;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先端长尖,基部浅2裂;雌蕊长约1.5cm,子房2室。果实为圆形浆果,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径约10cm或更长。种子多数,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略扁,长2-2.5cm,宽约2.5cm,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800m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