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

河蚌,中药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Lea)等蚌类的肉、体内分泌液、贝壳制成的粉。蚌肉: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主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蚌泪:止渴,明目,清热解毒。主治消渴,赤眼,烫伤,鼻疔。蚌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主治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别名 河蛤蜊
药味 蚌肉:味甘、咸
药性
归经 蚌肉:味甘、咸,性寒;归肝、肾经;蚌泪:味甘,性寒;蚌粉:味咸,性寒;归肺、肝、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蚌肉:清热,滋阴,明目,解毒。</p><p>蚌泪:止渴,明目,清热解毒。</p><p>蚌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
主治

蚌肉: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

蚌泪:消渴,赤眼,烫伤,鼻疔。

蚌粉: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 河蚌
河蚌
拼音注音
Hé Bànɡ
别名

无齿蚌、池蚌、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射线裂脊蚌、褶纹冠蚌

来源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射线裂脊蚌Schistodesmus lampreyanus Baird et Adams.;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以入药。

生境分布

栖息于各地河溪湖沼、池泽、水田等之泥沙中。

化学成分

蚌肉含蛋白质、脂肪、醣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

性味

蚌肉:甘、咸,寒。

功能主治

蚌肉:止渴,除热,解毒,去眼赤。

蚌汁:用于除痔肿,治痔疮,脱肛、肿痛。

用法用量

活河蚌1个,产褥黄连粉约1分,冰片少许,待其流出蚌水,以碗盛接,用鸡毛涂患部,一日数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河蚌

功效作用

功能

蚌肉: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蚌泪:止渴,明目,清热解毒。

蚌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

主治

蚌肉: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

蚌泪:消渴,赤眼,烫伤,鼻疔。

蚌粉: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用法用量

蚌肉:内服:煮食,90-150g。

蚌泪:内服:适量,炖。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蚌粉: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干糁;或调敷。

注意事项

蚌肉:脾胃虚寒者慎服。

蚌粉:《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药理作用

蚌肉:抗癌作用:从蚌肉和蚌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小鼠腹水肝癌和艾氏腹水癌作用,瘤重抑制率为30%-59.2%;体外实验证明,该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聚合酶α。无齿蚌提取物以25mg/(kg·d)或50mg/(kg·d)剂量给荷瘤动物连续腹腔注射7d,对S180、Ehrlich癌、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及P388白血病有体内抗肿瘤作用;体外对L1210、P388、HeLa、S3等肿瘤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该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非特异性地激活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可加强特异性T淋巳细胞的免疫活性,也能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蚌粉:加蚌壳粉喂饲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mg,比磷酸氢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粉钙有一定效用。

毒理作用
蚌肉:从蚌肉及蚌泪中提出的有效成分给小鼠灌胃,其LD50为4.02-5.86g/kg。微生物致突变试验阴性。
相关论述

蚌肉:

1、《食疗本草》:“主大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2、《本草拾遗》:“主妇人劳损下血,明目,除湿,止消渴。” 

3、《日华子》:“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压丹石药毒。” 

4、《本草再新》:“治肝热,肾衰,托斑疹,解痘毒,清凉止渴。” 

5、《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 

蚌泪:

1、《本草拾遗》:“主明目,定心,去小儿烦热,止渴。” 

2、《本经逢原》:“生蚌炙水,治汤火伤甚效。” 

3、《得宜本草》:“功专止渴除烦。” 

4、《纲目拾遗》:“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蚌粉:

1、《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2、《日华子》:“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3、《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疿痒。” 

4、《得宜本草》:“治久嗽不止。” 

5、《医林纂要·药性》:“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6、《得配本草》:“制石亭脂、硫黄。”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灵芝河蚌:

功效:治疗肝炎、冠心病、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可提高人体抗病防病能力,实现益智健美、益寿延年的目标。

原材料:灵芝25克,河蚌肉250克,料酒、精盐、胡椒粉、酱油、葱段姜片、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河蚌肉、灵芝分别洗净,灵芝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约1小时,取煎汁备用。炒锅倒油烧热,加入蚌肉煸炒一下,加入灵芝煎汁料酒、精盐、酱油、胡椒粉、葱、姜和适量水。烧至蚌肉熟而入味,即可出锅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相关配伍

蚌肉:

1、治崩漏,带下:鲜蚌肉60g,白果肉15g,黄芪12g,党参12g,当归9g。炖汤服。

2、治痔疮:鲜蚌肉半碗。洗净,先用油炒,再放少量盐、油、生姜调味,加水煮烂,共1碗,1次服完。每隔1d早、晚各空腹服。

3、明目:鲜蚌肉60g,蝉花9g。炖汤服。孕妇用时要慎重。(1-3方出自《广西药用动物》)

蚌泪:

1、治消渴引饮:取蚌清水炖食。(《泉州本草》)

2、治赤眼并(眼)暗:以黄连木纳入(蚌中)取汁,点眼。(《日华子》)

3、治鼻疔:活河蜊1个,冰片0.3g,硼砂0.6g。将硼砂和冰片研成细末,放已掀开的壳内,待死后,用水溶液滴入鼻孔内。(《吉林中草药》)

4、治初生小儿哑惊:活蚌水磨墨,滴入口中,少顷下黑粪而愈。(《本经逢原》)

蚌粉:

1、治伤损大吐血,或因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过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但声未失者:蚌粉、百草霜各等分。为末,每一二钱,糯米饮调服,侧柏枝研汁尤效。如鼻衄、舌衄及灸疮出血,并用干糁立止。(《医学入门》蚌霜散)

2、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油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3、治翻胃:真蚌粉,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

4、治小儿疳困:龙胆草,蚌粉。为末,每服半钱,用米饮调下。(《普济方》粉龙丸)

5、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要方》)

6、治热疿:蚌粉四两,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为末,干擦之。(《卫生易简方》)

7、治阴囊湿疹:煅蚌壳研细末,撒敷患处。

8、治湿疹:煅蚌壳9g,黄柏15g。研细末,撒敷患处,或用油调涂患处。(7-8方出自《广西药用动物》)

9、治汤泡火烧溃烂,并下部恶疮:大蚌(一二个,用文武火一盆,上架铁楞,置蚌煅之),冰片(每散一两,加冰片三分)。为末,研匀。湿烂者,用筛筛上,自然收燥。如湿再加,不可剥去,燥则用麻油调涂,痂落自愈。如治恶疮,亦用麻油调涂。(《医级》珠窝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蚌肉:全年均可捕捉,去壳取肉洗净,鲜用。

蚌泪:在剖杀河蚌时,收集其分泌液。

蚌粉: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捣碎,研粉或煅后研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蚌类。
形态特征
1、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缘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2、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3、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呈弧形。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
分布区域
1、褶纹冠蚌:分布于全国各地。 2、三角帆蚌: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背角无齿蚌: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长环境
1、褶纹冠蚌: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 2、三角帆蚌: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 3、背角无齿蚌: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