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骨

猴骨,中药材名。本品为灵长目猴科猕猴Macacamulatta(Zimmermann),以骨骼(酥炙或打碎)入药。功能主治为:除风祛湿,镇惊,截疟。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疟疾发热等症。
别名 猕猴骨、申骨、黄猴。
药味
药性
归经 酸,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除风祛湿,镇惊,截疟。
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疟疾发热等症。
猴骨
  • 猴骨
  • 猴骨
猴骨
拼音注音
Hóu Gǔ
别名

猕猴骨、申骨、黄猴

来源

灵长目猴科猕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以骨骼(酥炙或打碎)入药。

生境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广西。

性味

酸,平。

注意

无阴虚湿热者慎用。

功能主治

除风祛湿,镇惊,截疟。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疟疾发热等症。

用法用量

1~2钱,作丸剂或酒剂。

备注

短尾猴(青猴)Lyssodes speciosus thibetanus (Milne-Edwards.)的骨骼亦同供药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猴骨

功效作用

功能
除风祛湿,镇惊,截疟。
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疟疾发热等症。
用法用量
1~2钱,作丸剂或酒剂。
注意事项
无阴虚湿热者慎用。

植物学信息

分布区域
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