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荷叶

山荷叶,中药材名。本品为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sinensisLi,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阴干备用。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
别名 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
药味 苦、辛
药性
归经 苦、辛,温。有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
山荷叶
  • 山荷叶
山荷叶
拼音注音
Shān Hé Yè
别名

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

来源

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阴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深山混交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根状茎横走而粗壮,其上有旧茎枯死后残留的臼状疤痕,连续排列,呈结节状,老者具十数个臼窝,其下着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不分枝,稍被柔毛。基生叶1片,有长柄;茎生叶2片,互生,扁圆肾形,宽20~38厘米,向中央2深裂,边缘呈浅裂状,并有大小不等的浅齿芽,齿端尖锐,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夏季开白色花,复聚伞花序顶生,花序柄生有小柔毛,花序的着生点在叶片之下5~8厘米处花具柄;萼片6,早落;花瓣6,卵形或倒卵形;雄蕊6,内藏,花丝较粗,花药延长;雌蕊子房上位。浆果椭圆形或球形,蓝黑色,无毛,有白粉,内有种子数粒。

性味

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1~2钱,水煎或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用酒、醋调敷患处。

备注

同属植物东北山荷叶Diphylleia grayi Fr.Schmidt植物形态与前种及为相似,但叶分裂较深,花序为伞形,可资区别。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根及根状茎含鬼臼莓素(podophyllotoxin)约2.8%及一种新的木脂素(木聚糖)[为去甲氧基去氢鬼臼毒素(diphyllin,C21H16O7)]约0.064%,以及微量β-阿朴鬼臼苦素(β-apopicropodophyllin,C22H20O7),并尚含山柰醇、槲皮素及一种4-芳基萘化合物。据文献报导具有抗癌作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荷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1~2钱,水煎或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用酒、醋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同属植物东北山荷叶DiphylleiagrayiFr.Schmidt植物形态与前种及为相似,但叶分裂较深,花序为伞形,可资区别。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根及根状茎含鬼臼莓素(podophyllotoxin)约2.8%及一种新的木脂素(木聚糖)[为去甲氧基去氢鬼臼毒素(diphyllin,C21H16O7)]约0.064%,以及微量β-阿朴鬼臼苦素(β-apopicropodophyllin,C22H20O7),并尚含山柰醇、槲皮素及一种4-芳基萘化合物。据文献报导具有抗癌作用。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根状茎横走而粗壮,其上有旧茎枯死后残留的臼状疤痕,连续排列,呈结节状,老者具十数个臼窝,其下着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不分枝,稍被柔毛。基生叶1片,有长柄;茎生叶2片,互生,扁圆肾形,宽20~38厘米,向中央2深裂,边缘呈浅裂状,并有大小不等的浅齿芽,齿端尖锐,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夏季开白色花,复聚伞花序顶生,花序柄生有小柔毛,花序的着生点在叶片之下5~8厘米处花具柄;萼片6,早落;花瓣6,卵形或倒卵形;雄蕊6,内藏,花丝较粗,花药延长;雌蕊子房上位。浆果椭圆形或球形,蓝黑色,无毛,有白粉,内有种子数粒。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生长环境
生于深山混交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