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石参

蓝花石参,中药材名。本品为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colorataWall.,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祛风,利湿,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炎,破伤风,肺结核咯血。
别名 岩蓝花、小石参、鸡肉参、着色风铃草、土桔梗[四川]。
药味
药性
归经 甘,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利湿,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关节炎,破伤风,肺结核咯血。
蓝花石参
  • 蓝花石参
  • 蓝花石参
  • 蓝花石参
  • 蓝花石参
  • 蓝花石参
蓝花石参
拼音注音
Lán Huā Shí Cān
别名

岩蓝花、小石参、鸡肉参、着色风铃草、土桔梗[四川]

来源

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以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炎,破伤风,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蓝花石参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止血。
主治
用于风湿关节炎,破伤风,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
0.5~1两。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草本。茎常带红紫色,高15-50厘米,通常多分枝,有开展的淡黄色糙毛。叶无柄,菱状卵形或狭卵状菱形,长达2厘米,宽达7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少数小牙齿或浅波状钝齿,两面有短糙毛,下面毛较密。花1-2朵生茎或分枝顶端,下垂;萼筒长约2.5毫米,密生长糙毛,裂片5,狭三角形,长4-6毫米,有糙伏毛;花冠蓝紫色,钟状,长8-11毫米,外面密生短柔毛,5裂近中部,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花药狭条形,长约3.8毫米,花丝长约1.5毫米,有毛;子房下位,花柱下部有疏柔毛,柱头3裂。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老挝至尼泊尔,阿富汗也有。
生长环境
生山地草坡或林边。